貨幣供應與股市關系不容忽視
鉅亨網新聞中心
近日,有來自金融部門的全國政協委員表示,根據央行對過去幾年數據的監測,貨幣供應量的增加或減少并沒有導致中國股票市場的上升或下跌,在貨幣供應量和股票市場之間,不存在高度相關。而居民存款則與股市預期密切相關,股票市場價格上漲時,居民存款活期化傾向在增加。那言下之意是不是說,股市的漲漲跌跌與貨幣政策無關,只是人們對預期價格判斷的行為選擇?我們繼續大膽假設,如果居民存款與股市預期密切相關,以后央行會不會通過這個指標來調控?在股市狂熱時,是不是央行要抑制存款活期化?
希望這些僅僅只是假設和猜想。其實,貨幣供應量與股市并非沒有關系和互不相關。認為貨幣供應量與股市之間不存在高度相關性的主要依據是:2002年M2處于25%,中國股市萎靡不振;2007年M2處于17%,而中國股市卻達到6124點的歷史高位。但這僅僅是牛市與貨幣供應量之間的關系,只是看到“地球”的一半。而另一半的“風景”又是一番模樣。2008年,筆者在研究股票市場和流動性之間的關系時,把近20年美國、日本、中國的股市走勢與流動性走勢圖疊加之后,發現股市上漲未必是流動性推動的,與這位委員的依據一致。但反過來看:每當流動性緊縮時,股票市場的熊市則與之相隨(惟一一次異化是2007年2月份中國央行一路緊縮,但股市一路上漲)。另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顯示,1959年至2003年期間,19個主要工業國家的股票市場總共有52次泡沫破裂,其中每一次下跌都與貨幣緊縮息息相關。
這兩組數據證明,貨幣供應量與股市之間并非沒有關系,而是一種正相關關系,因此我們的貨幣當局不能忽視二者之間的關系。因此,筆者斗膽建議中國央行在執行緊縮政策時要“悠著點”,不宜過度強化加息預期。我們的外匯管理手段現在不一定完全管得住“熱錢”的涌入,一旦推出緊縮政策,勢必進一步強化人民幣升值的預期,這又會加劇“熱錢”的涌入、博利。
中國央行在2007年啟動的上一輪“緊縮”,結果顯示我們不但沒有遏制資產價格泡沫的膨脹,也沒有抑制“熱錢”的涌入,更沒有制止通貨膨脹的發生,結果反而與之截然相反。CPI一路飆漲、股市從3000點邁向6000點、樓價一路攀升、流動性不減反增,反而“緊死”了一批實體經濟中的中小企業。因此,如果(我是說“如果”)我們進行下一輪貨幣政策調整的話,一定要吸取上一輪的經驗教訓,貨幣政策切勿盲動。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