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個股

解決五大新問題需要大智慧

鉅亨網新聞中心


近期人們對A股市場的分歧甚大,我認為主要是因為出現了五大新問題造成了各自研判股市的思路和視角的差異。

一是上證綜指已不能代表A股市場。2010年以來,隨著深市中小板擴容到420多只股票,創業板擴容到80多只股票,繼續用上證綜指來研判A股市場便會不知不覺地陷入誤區。

今年1-4月中旬,上證指數從3277-3181點,跌幅3%;上證50指數從2553-2366點,跌幅7.3%;滬深300指數從3575-3394點,跌幅5.1%,可謂全軍覆沒。但是中小板指數則從5814-6625點,漲13.95%,并創出了歷史新高,大批中小盤股股價翻番。這表明,今春在各類指數均下跌情況下以中小板綜指為代表的滬深股市中小盤股照樣爆發了很不錯的"春生"行情。

再看5月下旬觸底后至6月11日的高點,上證綜指從2481-2590點,僅漲4.35%;上證50指數從1829-1901點,僅漲3.9%;滬深300指數從2647-2782點,僅漲5.1%,確實可以認為仍然在震蕩筑底。但是中小板綜指卻從5196-6022點,漲幅15.9%;創業板指數從948-1122點,漲幅高達18.4%,早已走出了底部。


二是滬深成交量易位,表明市場對深市的關注度已超過了滬市。日成交量上滬深歷來是2∶1甚至是3∶1,但是近來深市日成交量已連續超過滬市。表明滬市大盤股日益被邊緣化、冷落化,而深市尤其是中小板和創業板則日益中心化、熱門化。并且二者的分化還在加劇,反映了市場價值導向和資金流向。

三是十年A股市場投資的負效益化,迫使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淡出大盤股。2000年底收盤指數是2073點,但2010年6月10日是2562點,十年中指數僅漲23.6%。而這十年中國CPI上升25%,中國的GDP總量從9920萬億美元上升到4.3萬億美元,漲幅驚人地高達330%。這意味著,投資10年A股市場指數不僅跑輸了通脹率,跑輸了房價2倍的漲幅,更大大跑輸了GDP,絕大多數人在股市投資(尤其是投資大盤股)是"負"的。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這十年股市進行了罕見的大擴容,特別是超大盤股動輒追求規模世界第一,以高價發行,關注融資功能而偏顧投資功能、盈利功能。

四是國家新發展戰略促使市場資金向新興產業的中小盤股集聚,造成股價高企。中小板和創業板是專門容納中小盤高科技股的市場,并且符合國家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政策取向。這樣中小板、創業板,以及滬深主板中的中小盤高科技股就成了A股市場持久的熱點,社保、基金也已大量介入。此熱點個股可以相對獨立于上證綜指,經常性地跑贏指數提前走牛,并且波段性地中線走牛,通過高成長性和不斷高送轉而穩健獲利。

五是"期指做空、中小盤股做多"定勢加劇了輕指數、重個股格局。自股指期貨開設后,由于標的物滬深300指數的樣本股多數是屬于"過剩商品"的大盤股,并且又面臨大盤新股擴容、老股源源不斷的大小非解禁、巨量再融資,以及宏觀調控、防通脹、加息、打壓高房價、抑制產能過剩的巨大壓力,因此,"期指做空、小盤股強力做多"便成了多數套保者的選擇。而期指的階段性反彈又成了新的做空者的動力,今后單邊上升市將難以再現,指數將在低位呈現"拉風箱"式的來回震蕩。

如果說宏觀調控存在兩難的話,那么,以上五個新問題也是研判股市的兩難,需要有關部門用大智慧才能解決。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