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青:內企今年來港併購料大增 深港通料Q3開通
鉅亨網新聞中心
王冬青稱,大陸高昂的交易成本增強企業來港併購的意慾。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國泰君安國際(1788-HK)近年在新股市場滿載而歸,2015年新股市場第一炮,華章科技(1673)從創業板轉主板以及羊年首隻新股高鵬礦業(2212-HK)均由其獨攬。一年之計在於春,在滬港通運作暢順及深港通即將開車的背景下,國泰君安國際展望今年兩地資本市場活躍,大陸企業來港併購商機大增,投行部門正在密鑼緊鼓,預計增加一倍人手。
國泰君安國際執行董事兼副行政總裁王冬青上周在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總結2014年投行業務,公司的IPO生意在中資券商排名前5,整體市佔率約8%。新股業務佔投行部門7成收入,主要為獨家保推薦人,當中主板及創業板業務以七三分。其他發債、配售及兼併方面亦表現理想。
公司早前發盈喜,預期截至2014年12月31日止的綜合純利,將較2013年同期有顯著增長,增長不少於40%。公告指,預期增長主要基於核心業務的穩步增長,包括來自於買賣及經紀業務、企業融資、資產管理、固定收益業務,以及貸款及融資業務之收益增長。國泰君安國際2014年中期賺近4億元,按年增長185.3%。2013年全年則賺5.36億元,按年增74.7%。
在2013年,國泰君安國際完成4家公司的上市保薦工作,並擔任44家新上市公司的合規顧問及13個項目的財務顧問。
隨著中央出台更多金融改革政策,以及滬港通、日後深港通等資本賬戶措施的開放,將進一步加快大陸各行業的併購步伐。王冬青表示,展望今年內企在港併購業務將大幅度增加,公司正在加快部署。辦公室在擴建當中,人員團隊配置方面,起碼增加一倍人手,各部門計劃將聘請近30名員工。
王冬青指出,大陸高昂的交易成本增強企業來港併購的意慾,香港簡單低稅制也是其中的誘因。再加上香港大量估值偏低的公司也吸引不少內企青睞。他相信,今年併購交易集中以高科技及工業公司為主,「以前的交易案例主要是大型國企強強融合兼併,近年中小企也開始增加收購活動,特別是新上市的公司。」
近年中資券商頻頻收購港資證券行,日前新鴻基金融獲光大證券收購七成股權,本地港資證券行可謂買少見少。
王冬青表示,作為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主要成員,國泰君安國際歡迎大陸券商在香港市場發展,壯大中資證券行業。但公司本身暫未有收購本地證券行的計劃。
他不認同港資證券行會逐漸消失的說法,他指,本地港資證券行規模不大,顧客以街坊散戶為主。在國際激烈的競爭形勢下,中資券商的加入以及合併兩地客戶均為雙方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而且,大陸券商來港大展拳腳更有助促進香港的就業。(接下頁)
[NT:PAGE=$]
業界冀未來互聯互通能夠涵蓋商品市場、新股市場及固定收益產品。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業界正就滬港通二期擴容,以及即將開通的深港通的設計方案進行探討。王冬青希望未來互聯互通能夠涵蓋商品市場、新股市場及固定收益產品。他建議,滬港通二期可在交易種類上加入ETF及REITS等投資產品。
至於在滬港通加入新股互聯互通,除了可讓大陸股民在港股投資一些熟悉的大陸企業外,也可為香港新股市場注入強心針,帶來新的動力。在新股質量監控方面,王冬青指可先從H股發行作試點,因中證監及香港證監會都會把關。現時新股公開發售部分最多回撥至50%是個合理的水平。
王冬青預計,今年將有100間公司來港上市,集資規模或稍遜去年的2,200億元。今年香港新股市場主要由大陸金融股撐起,當中在A股掛牌的企業或來港增發H股,涉資至少逾百億。還有一類是在A股排隊上市的公司,現時大陸累積逾600多間公司排隊上市,預計需時消化,不排除部分公司或轉向來港上市。
事實上,有關滬港通二期的擴容,包括納入更多交易產品、擴充額度、降低門檻及刺激交投量等內容。港交所(0388-HK)行政總裁李小加早前已預期,互聯互通機制有機會拓展至衍生產品、商品、利率等更多資產類別。該所客戶業務發展主管俞泰碩上周指出,以目前滬港通的額度使用速度估算,加上越來越多企業參與,料北向的滬股通總額度,有可能在3月底前用盡,港交所已與監管機關及上交所商討額度問題,預期當接近額度上限時,有關方面將討論調高額度或直接取消限制。
市場亦傳出,香港將推出多項措施,以求進一步刺激滬港通的交投量。相關措施包括補貼券商對滬港通的投資,以及降低交易費用等,從而提升券商,尤其是中小型券商對滬港通的參與,以及刺激大陸資金買賣港股,務求激活港股通。此外,為刺激港股通的交投,市傳港交所亦爭取大陸降低甚至取消大陸投資者參與港股通的50萬元人民幣投資門檻。
深港通籌備工作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王冬青預計,深港通有望在今年第三季度前開通。深交所近日向多家具代表性的機構徵求深港通方案建議及意見。業界更建議,部分流動性較高的創業板股票亦有望納入可交易股票。
升幅大、規模小及市盈率高幾乎是大部分深圳創業板股份的寫照,王冬青亦認同,現時深圳創業板存在不少泡沫,大部分公司的平均市盈率逾70倍。他建議,可先行考慮納入較成熟及具行業代表的股份,例如是華娛兄弟、樂視等高增長及知名公司。除了是對行業的認同,更會加深境外投資者對A股的認識。另外,當局也需要對海外市場進行宣傳及教育,增加投資者對創業板的信心。
「香港投資者對創業板的股份有所保留,主要由於香港創業板設有轉主板機制,公司達到一定盈利水平就轉至主板,留下來在創業板的股份予人不夠好的印象,但這想法不適合用於深圳的創業板。」
此外,他還指出,兩地的創業板存在一定差異。目前香港在交投、市值規模及估值等方面與深圳相差甚遠,加上香港又無同時涵蓋主板及創業板股份的指數,故當局在深港通納入創業板股份時,存在一定的操作困難。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