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信貸資產證券化呼聲再起,銀行意在騰挪貸款規模?

鉅亨網新聞中心


貸款大量投放造成的資本消耗和監管部門對資本充足率要求的調高,使商業銀行當下迫切需要穩定自身的資本充足狀況。然而,通過資本市場再融資似乎并不受投資者歡迎,降低分紅比例擴大利潤留存空間也十分有限。

既然分子無法擴,為提高資本充足率,商業銀行開始考慮控制分母,希望通過信貸資產證券化減緩銀行風險資產規模的擴張。

自2005年開始,建設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獲準進行信貸資產證券化首批試點,在央行和銀監會主導下,基本確立了以信貸資產為融資基礎、由信托公司組建信托型SPV、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資產支持證券并進行流通的證券化框架。但第二批試點額度用完之時,恰逢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對證券化產品的談虎色變令這一新興事物的成長戛然而止。

經歷了2009年的信貸大幅擴張,2010年監管部門的信貸收緊令銀行又開始翹首企盼信貸資產的證券化。但監管部門一位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資產證券化的擴容或者說重啟還要再想想。”他認為,“目前市場發售肯定不是問題,關鍵是制度規范,規范銀行怎么去做,所以還要再看看。”


矛盾一 銀行既是大賣家又是大買家

信貸資產證券化的試點放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進行,毋庸置疑,商業銀行是這個市場上的資金大佬。

以某商業銀行發行的兩期證券化產品為例,從最終申購配售情況來看,國有商業銀行、國開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等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為主要持有者,所占比例超過70%。加上一些城商行,如北京銀行、上海銀行等,持有比例超過90%。證券公司只少量持有,企業和基金更是鳳毛麟角。

“銀行間市場最大的問題就是互持,包括次級債。而信貸資產支持證券投資者非常有限、高度集中,少量資金充裕的銀行交互持有現象突出。”工商銀行投行部研究中心副主任史晨昱對本報表示。

他指出,雖然相關文件并沒有對投資機構進行特別限定,但是不同的監管部門對此卻限定嚴格。根據保監會對保險公司的投資管理辦法,資產支持類證券不在該辦法認可之列,保險公司只能望洋興嘆。而固定收益類債券的另一大買家——社保基金在參與首批試點的建行和國開行產品投資后,其他銀行的證券化產品則被限制投資。另外,證券投資基金則受困于交易利得的稅收困擾,缺乏積極性。

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一位人士表示:“信貸資產證券化是解決信貸增長面臨資本約束問題的一種手段。不過,現在多數銀行都面臨資本約束問題,因此多數銀行也很難對這個產品有太多的投資需求。”

矛盾二 銀行短期積極長期消極

“拋開市場現狀不談,銀行本身對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也存在矛盾之處。”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本報采訪時坦言。

郭田勇認為,銀行想搞資產證券化,主要是希望在信貸規模受限的情況下,盤活信貸資產,但矛盾的地方在于,銀行認為信貸收緊是一種臨時性的狀態,如果把一筆挺好的信貸資產轉讓,未來信貸規模充裕了,反倒不容易有優質客戶和項目了,所以銀行心里有些不甘心。

“按目前監管部門的要求看,無論是貸款轉讓還是資產證券化,都必須是買斷,不能搞回購。所以銀行對此有所擔憂。”他表示。

史晨昱也指出,這塊市場的發展跟宏觀環境分不開。“比方緊縮的時候,市場可能稍微大一點,2007年、2008年的時候宏觀調控緊縮,銀行為了控制信貸額度,就把一部分轉到表外,所以大家都有動機做;去年,市場非常寬松,大家都不做這個,第一沒有需要,第二收益率偏低,這個產品非常難賣,主要以互持為主。今年基本是適度寬松不變,但還是刮緊縮風,在這種狀況下又會調動一部分銀行的積極性。”

史晨昱認為,從目前市場環境來說,這只能是改善資本充足率的一個手段,肯定不會成為主流手段。“收益率還不錯、風險不大的資產為什么要拿出來和別人分享呢?銀行要不是倒貸款規模,根本沒有動力做這個。”

矛盾三 產品形似神不似

資產證券化在中國的發展被寄予厚望,但目前依然處于起步階段,并且相對于發達國家成熟市場來說,有著更多的中國特色。

“首先,銀行上報的資產都是好資產,即便建行發過不良資產,但這個本身也是精挑細選過的,風險可以做到有效控制。所以,我國的資產證券化產品多為高收益、低風險。”史晨昱表示。

事實上,在2008年金融危機肆虐之時,銀監會也曾發文要求:“鑒于目前市場情況及投資者風險偏好和承受能力,應強調資產質量,證券化資產以好的和比較好的資產為主。”

其次,信貸資產證券化雖然形式上轉出了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監管部門要求“真實出售”,但是由于銀行提供的“無條件擔保”使得事實上風險依然留在銀行體系內。

郭田勇指出,銀行采取擔保方式有不得已之處。一方面,銀行把一筆貸款轉讓或證券化,作為貸款方,有些企業不愿意,相當于在企業不同意或不知情的情況下將貸款性質改變了。另一方面,銀行經理對此也有異議,如果轉讓發生,那么銀行的客戶也變成其他銀行的客戶了。因此,銀行內部有很多矛盾。

根據銀監會2005年發布的《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管理辦法》,依托同一個資產池可發行不同等級的資產支持證券,它們按照約定的順序或特定的分配方法享有信托利益,因而具有不同的風險水平。

例如,依托50億元的資產池可分別發行20億元優先級證券和30億元次級證券,資產池收到的貸款本息首先保證償還優先級證券,而次級證券要吸納整個資產池的風險。

“現在次級檔產品背后都跟了銀行的無條件擔保,實質上是無風險、高收益產品,年收益率都能達到10%左右。”史晨昱表示。

此外,建行一位人士指出,美國資產證券化開放的程度比較高,可以給基金開放,給私募開放,最后向社會公眾開放。但中國信貸資產證券化目前僅在銀行間市場,可能還得受到一些限制。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