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昆,"游戲規則"爭奪戰
鉅亨網新聞中心
墨西哥坎昆,海濱區最為豪華的酒店——月亮宮酒店(MOONPALACE),有著自己的高爾夫球場和鱷魚池。
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巨大建筑群中的一座——聯合國會議大廳,坐東朝西,寬敞明亮,氣派宏偉。
這兩個身處同一大陸,相隔四個小時航程的建筑正在被氣候談判聯系在一起。
每年9月上旬聯合國大會開始之際,秘書處都會頒布一個清單,包括《聯合國海洋公約》、《世界人權宣言》、《人的經濟權利和社會權利公約》以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等等都會被羅列在清單之上,它們是對當前國際經濟與政治秩序、整個世界的生存和運轉有著重要意義的國際協議。
月亮宮酒店內所膠著的各項具體條約(關于技術轉讓、資金等)是否能為執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所服務,是否需要每年放在聯合國大會的清單上去審核,目前仍然是一個問號。
低碳是一個新世界,舊規則的沿革在這里被挑選,新游戲的新規則在這里被建立。坎昆,化為利益博弈的漩渦。
舊規則的選擇權
目前,全球的治理機構主要有: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ORLDBANK)。
它們管理世界的方法,運用著不同的規則。同一事物,運用不同的規則,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氣候談判上演的也是一場該運用哪種規則來玩的爭奪戰。
坎昆會議之前,技術轉讓和資金曾是大家熱議和被認為接近協議達成的兩個方面。周末拋出的墨西哥主席案文又將它們推遠。
案文最后附有美國對技術轉讓機制建立的最新思路,美國提出這個部門應該分兩層,中央的技術委員會和下面的技術網絡中心。
技術委員會是自上而下的,整體管理技術轉讓這件事情。它來確認每個國家的技術需求,發達國家是否執行了技術轉讓的義務、進展如何。協調和監督工作由這個委員會來做,包括“錢”上的一些問題。
“但是美國一直都不想要這樣一個在聯合國之下的自上而下的權力機構,或者試圖分開它,使實質的執行部門離開聯合國。”聯合國一位官員告訴記者。
所以,“技術網絡中心”這個概念由美國最早提出來,它是比較分散的在中國、印度和美國等各個地方都建立區域性的中心,主要作用是分享技術信息,搞基層合作項目和能力建設,這是真正落實下去的執行部門。
綠色和平的氣候分析專家李雁說:“表面上看,是因為美國對聯合國體系下的執行機構沒有太大的信心。本質上,美國是想松散地向這個委員會匯報,或者直接不要這個委員會。”
這與聯合國的“平權的表決機制”有關。在聯合國的體系下,決策的產生必然是多邊的,要大家都來參與,即每一個成員均有投票權,也僅有一個投票權,從而體現國家不分大小、貧富、強弱,一律平等的原則。
這個游戲規則美國人很不喜歡,他們一向更加青睞于金融機構的一些規則,從而擁有更多的發言權。
就像IMF和世界銀行的部分成員按照經濟和其他指數,正在享有一個以上的投票權,叫做加權表決制。
“當然,換一個角度看,這樣做確實效率會更高。”李雁說。
上述聯合國官員在接受本報采訪時則顯得頗為氣憤,他說:“如果真正有權力的機構并不放在聯合國,那么這個問題為什么要放在COP(《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之下來談,完全可以脫離開氣候談判,自己私下去搞這個技術網絡中心。”
目前,技術轉讓里面的一個核心爭議點,也是十幾年來無法取得進展的絆腳石,就是所謂的知識產權問題怎么解決。這些技術大部分掌握在私人機構或者公司手中,如果想讓技術在全球擴散,那么專利使用權的費用怎么來解決?
發展中國家一直希望能夠降低知識產權的費用,就像WTO下對艾滋病的藥品有一些特殊的政策一樣,也能有一個中央協調機構來降低技術轉讓費。
這樣發展中國家就會更傾向于將這個燙手的山芋留給聯合國這樣的平權機構,給自己保有更大的話語權。
資金問題與技術轉讓問題有異曲同工之處,又略帶區別。
大的方向上,對成立一個基金大家都是贊同的。但是成立了之后,歸誰來管理,是各自爭論的焦點。
歸誰管,就要用誰的游戲規則。
發展中國家希望將這個基金托管給聯合國,而發達國家則認為應該委托給既有的國際金融機構,例如世界銀行或者全球環境基金。
這些地方最大的特點就是采用“加權”來說話。
上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在類似問題上遭受過打擊。當時,其代表在聯合國曾就預算決策問題提出 “加權表決制”,即按會員繳納會費的多寡來決定表決權。毋庸諱言,美國繳納的會費最多,當然就有最大的決策權。
會上美國的主張遭到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強烈反對,西歐國家也不贊成,只好作罷。這次他們變得聰明起來,深知打破一個舊世界有多困難,所以選擇繞道走。
新規則的制定權
會議進入第二周,部長級磋商的實戰階段變得更加靜悄悄,每天傳出來的只言片語只是支離破碎的故事。
顯然,除了舊規則的選擇權,大家在搶奪的還有新規則的制定權。
例如印度環境部長拉梅什今年11月份提出的國際磋商與分析(ICA)機制,這是去年《哥本哈根協議》中達成的、就發展中國家國內的自主減排行動以增加透明度的政治共識,帶有一定的“妥協”意味。但是至今也只在原則性問題上可能達成一致,細節部分還未有任何共識。
在12月8日公布的長期合作工作組(AWG-LCA)最新主席建議文本中,關于ICA的多項選擇內容依舊在方括號中,顯示內容未定,分歧依舊。可見,任何一個新機制的建立,小規則的設計,大家都是深思熟慮,仔細盤算利益得失的。
印度環境部長拉梅什是在坎昆會議前的預備會上提出了自己的ICA方案,所有溫室氣體排放超過2%的國家都要進行ICA,此方案受到了美國和歐盟的支持。
12月6日下午,美國談判代表又將這個數字提到了0.5%(即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0.5%以上的國家都需要進行ICA)。較之于先前印度環境部長拉梅什ICA建議中的2%,美方的這個劃分比例又擴大了覆蓋面,而且立場頗為強硬。
但是中國代表認為,美國的深層次用意是將大家重新拉回到一條船上,并將發展中國家做有意識的劃分。
上述聯合國官員說:“ICA,還包括將來可能的碳關稅,這些如果建立起來,都屬于全新的規則,是原來世界游戲規則里面的一種新內容。從這個意義上講,對將來的世界政治和經濟秩序會有所改變,大家角逐的是對這種新規則的制定權。”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