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防範全球匯率戰 經濟學人:勿激怒中國

鉅亨網編譯吳國仲 綜合外電 2010-10-15 17:35



引發匯率爭端的源頭,要長時間才能解決。最重要的是,不要在貿易上挑釁中國 。

過去幾周,全球匯率戰的風聲甚囂塵上。各國互推世界貿易失衡的責任,還準備了量化寬鬆(印鈔買債券)、貨幣干預與資本控制等「武器」接戰。


煙硝味的背後,實際上有三個戰場;其中最大的是,中國不願加快人民幣匯率升幅,而以美歐為首的「逼升」陣營,態度越來越強硬。

第二個戰場,則圍繞著先進國家的貨幣政策,尤其是聯準會準備祭出的量化寬鬆。在中國(與其它新興國家)眼中,量化寬鬆嚴重扭曲了世界經濟;尋求高收益的投資人,會把熱錢悉數導向新興國家。

第三戰場,則是開發中國家反制這些熱錢的行動。為了不讓幣值暴升,許多國家已透過買外幣、或徵稅來進行干預。

所幸,目前這些爭端並未釀成真正的貨幣戰。上述許多政策「武器」,其實威脅有限。美國課稅逼升人民幣的立法草案,距過關也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但這不代表可以自滿;驅使全球經濟政策分歧的背景─尤其是已開發國家的成長疲軟─可能持續好多年。

周四出刊的《經濟學人》主張,防範貨幣戰的當務之急,是全球需求的重新平衡──由負債累累的先進國家,轉移至中國主導的新興世界。這些貿易順差國家除了進行結構改革提高內需外,當然,亦須提升實際匯率。

調整過程固然不會一帆風順。中國確實該擔心出口萎縮可能引發的衝擊;歐美揉合財政減支與寬鬆貨幣的策略,也會對規模較小而開放的新興國家,造成資金氾濫的不利影響。

重要的是跨國間的通力合作,一昧威嚇中國不是好辦法,甚至可能引發報復,最後甚至可能點燃貿易戰爭。

焦點聚集在中美身上,是錯估問題的本質。各國應善用11月南韓G-20峰會,作為釐清爭辯的管道,而不是嘗試複製另一個「廣場協議」,因為當前情勢遠比1985年時複雜多了。

文章標籤

匯率戰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