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能將貿易逆差簡單歸罪于人民幣匯率問題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國不能將中美貿易逆差簡單歸罪于人民幣匯率問題,這有可能引發貿易戰,其結果最終只會損害經濟復蘇的步伐。
綜合媒體9月14日報道,中國數據顯示,中國8月份工業產值年比增長13.9%,高于7月份的增幅13.4%。這與美國制造業的放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雖然美國的產出還沒有萎縮,但制造業活動的許多指標已經較2010年年初和2009年年底放緩,而且這是在國內需求好轉推動進口增加、美國貿易逆差再度上升的情況下出現的。
實際上,美國商務部(U.S. Commerce Department)10日當周公布,2010年的前七個月,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較上年同期幾乎飆升了35%。而中國公布的8月份對美貿易順差也上升。
批評者迅速將矛頭指向了中國的低匯率,將其歸結為中美兩國制造業冰火兩重天的原因。不過迄今為止,奧巴馬(Obama)政府在該問題上還沒有對中國大量施壓。實際上人民幣最近幾周還出現了上漲。
但High Frequency Economics的首席經濟學家Carl Weinberg認為,人民幣的升值并非偶然,而是因為一系列國際會議將于秋季召開。他們認為中國旨在讓人民幣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和二十國集團(Group of 20)會議在秋季召開之前升值。美國國會將在11月舉行大選,國會議員會急于為美國的經濟頹勢在國外找一個替罪羊。
而將這一問題歸罪于中國似乎可以引起共鳴,但卻有可能引發貿易戰。
通過高關稅或外貿配額或許可以取悅于備受高失業率煎熬的選民,但僅憑貿易保護主義卻無法解決美國短期內就業增長乏力的問題。貿易措施見效太慢,無法在幾個月的時間內改變就業狀況。而且貿易戰將削弱美國的出口,為前景本不明朗的企業界再填變數,并且容易在金融市場造成恐慌,而目前投資者似乎剛剛準備將資金移出避風港,轉投風險資產。
但由于11月大選形勢難料,不顧一切的政客或許會采取孤注一擲的舉措。若果真如此,則華盛頓的當權者可能會舞起保護主義的大刀,卻很難意識到這么做最終只會損害經濟復蘇的步伐。
(鄭相羽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