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成魔之路 美國酷刑是推手
鉅亨網新聞中心
「伊斯蘭國」(IS)3日發佈視頻,將一名被俘的約旦飛行員鎖在鐵籠中活活燒死,點燃世界的怒火。約旦政府誓言發起「撼天動地的復仇」,4日淩晨迅速絞死IS要求釋放的女囚。就在上週末,IS殺害一名日本記者,該組織曾對俘虜和人質斬首、活埋、槍殺,3日的事件再度挑戰人們心理底線,歐洲一名議員稱,IS已經是歐洲的「頭號敵人」。約旦是美國發起的反IS聯盟中最重要的國家之一,遇害的飛行員是IS抓獲的第一個盟軍軍事人員。
據中新網援引《環球時報》報導,自去年8月開始,美國主導的聯盟空襲IS,但從澳大利亞人質劫持事件到針對法國《查理週刊》的屠殺,被視如瘟疫的恐怖主義未被阻止,反而愈演愈烈。仇恨迅速累積,暴力急速升級,美國領導的這場反恐戰爭會變得更加血腥嗎?3日的悲劇表明,這註定是2015年最重要的問題之一。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給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發去的唁電中稱,IS武裝分子活生生燒死約旦飛行員,「難以想像人類能作出如此殘忍的行為」。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學者澤林接受媒體採訪時說:「與IS打交道沒有空間。阿爾弗雷德在《黑暗騎士》中說得最好:『有些人不是追求任何邏輯的東西,比如錢。他們不能被收買、恐嚇、理喻或談判。有些人只想看著世界燒起來。』」
IS真如中東分析家阿特萬對卡達半島電視台所說的那樣,只是試圖「表現出最大的殘忍」嗎?英國《金融時報》載文稱,「IS不僅靠嗜血立身」。IS裝備精良、能夠自己籌集滿足組織發展所需的資金,能夠當起激進分子的領頭羊;一方面善於利用媒體、宣傳手段高明,另一方面信奉瘋狂、野蠻的教派主義。文章認為,人們未能恰當地認識到的一點是,IS極富政治手腕,它通過播撒恐懼的種子、利用對手陣營內部的分歧獲取政治優勢。
誰應為出現這樣的一個組織負責呢?美國弗吉尼亞作家雷諾斯在日本《外交學者》上撰文說,製造出「伊斯蘭國」的不是伊朗,西方及其盟友應該照照鏡子。2003年美國率領其他國家入侵伊拉克帶來一場戰略災難。
「美國的酷刑導致了『伊斯蘭國』的崛起。」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去年12月17日刊文寫道,根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的報導,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時,IS頭目巴格達迪在巴格達獲得了伊斯蘭研究的學位,一名認識巴格達迪的人說,1989-2004年間的巴格達迪「安靜」、「用功」,還是一個有天賦的足球運動員。
《華盛頓郵報》稱,巴格達迪後被美軍士兵俘虜,接下來的4年間被囚在伊拉克南部的「布卡營」,該地由美國人控制。美國記者凱莉2004年造訪「布卡營」看到的是:營裏的男子在女兵前列隊裸體走過,他們領食物前要說「我愛喬治·布希」,他們大冷天被懲罰性地睡在露天地上,只有一條毯子。人們普遍承認,2003年對伊拉克的入侵將巴格達迪變得極端化,在「布卡營」遭受的羞辱讓他更加強硬。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