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專家稱中國經濟2011年最大挑戰系防止通貨膨脹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專家稱,2011年最大挑戰就在保增長的過程當中怎么樣防止通貨膨脹,能不能出臺有效的宏觀政策,控制貨幣量快速的這種增長,然后保持一定的流動性,但是又防止這個流動性過剩,應該說是明年宏觀調控、宏觀政策的一個重大挑戰。

據中廣網12月10日報道,主持人李小萌稱,歡迎來到《新聞1+1》。今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這被譽為是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和定調來年宏觀經濟政策的最權威的風向標。在過去的幾年當中我們看到2008年被描述為恐怕是最困難的一年,2009年是最困難的一年,2010年今年被看作是經濟最復雜的一年,那么2011年我們將何去何從?

解說:今天,國家統計局公布11月全國房地產市場運行情況。9月份以來,房價連續第三個月環比上漲,“11月70個大中城市房價同比上漲7.7%”的標題出現在很多媒體的版面。今天,很多人在談論從年初的“國十一條”到4月的“新國十條”,再到國慶前夕的“國五條”,房地產還會繼續出臺調控措施嗎?

今天,央行再次宣布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今天,各大媒體都在顯著位置報道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召開,穩定經濟增長,管好通脹預期,這是明年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嗎?經濟影響民生,決策誘導關鍵。


市民1:大蒜前些日子可能賣到10塊到8塊一斤,現在5塊、6塊就可以買一斤了。

記者:明年還會漲嗎?

市民2:肯定要漲的。

解說:今天,國務院公布并實施修改后的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加大了對操縱市場價格行為的懲罰力度,最高可罰500萬。與此同時,商務部發布的監測數據顯示,上周全國18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比前一周下降5.4%,其中17種蔬菜價格出現了下降。

在今年,“蒜你狠”、“姜你軍”、“豆你玩”、“煤超瘋”,關于價格的熱詞從來沒有像今年這樣多,而政府對于價格的調控政策也從來沒有像今年這樣密集。有媒體對100位經濟學家和企業家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3%的被調查者認為,當前中國的通脹情況比較嚴重。

吳敬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通脹在我看來有兩個壞處:第一個壞處就是造成資源配置的效率下降,誤配置;第二個害處就是對于勞動、工薪階層打擊損害很大。因為有這兩個害處,所以通脹這個東西是一定要防止的。

解說:今天有媒體開始預測,周六即將公布的11月份CPI數據仍將走高,而社科院發布的經濟藍皮書也指出,今年CPI在逐季上升,預計全年CPI上漲3.2%,而且流動性過剩問題并沒有解決,僅今年的新增貸款就可能突破7.5萬億的預期目標,在今后幾年,流動性過剩始終是造成通脹壓力的主要因素。

李稻葵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我想我們的首要任務應該是加快結構調整,推進改革。

巴曙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今年關于調結構,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調整收入結構都開始破題,明年可能在這個方面要有實質性的一些進展和推動。

解說:總結一年來的經濟工作,應對當前國際國內經濟情況的變化,制定宏觀經濟發展規劃,部署明年經濟工作。

今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主持人:在經濟社會當中人人都可以是經濟學家,而當前最應該關注的經濟問題是什么?巖松,你的觀點。

白巖松 評論員:其實這一次大家之前已經有過分析了,很清楚:一個是穩增長,經濟得保證一定的增長速度,否則一腳剎車下去中國受不了;另外還有一個防通脹,這個價格不斷地上漲,老百姓受不了;還有一個是調結構,明年是“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但是說著很簡單,后面還有一個要考慮民生的問題。但是誰排第一,各界的看法可是不一樣的,有人認為先得把通脹按在這,否則老百姓急了;有人說不,必須調結構,這“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要不怎么辦;還有人說,保增長、穩增長是第一位的,所以難就難在這。

我覺得對于決策者來說,為什么大家會格外關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因為它定的是大調子。明年的政府工作報告,3月5號大家要去聽,為什么每年年底的時候開這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一個很重要的一點要有留有余地,也包括留時間余地,它定下了大的基調之后給國務院一段時間,最后很多的變現和具體的落實要在3月5號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體現出去,但是總基調在今天、明天、后天。

主持人:所以這樣一個會議本身也是一個考驗。我們再來聽聽其它的觀點,我們電話采訪中央黨校經濟學部副主任韓保江,聽一聽。

記者: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最應該被關注的頭號經濟問題是什么?

韓保江:我覺得還是要在轉變發展方式過程當中怎么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因為你降一個百分點就有80萬到100萬的失業,同時現在整個國際經濟還處在這種緩慢的徘徊回升當中,外部的經濟環境還非常不穩定,所以我們能不能保持較快的增長仍然關乎著我們明年的經濟各項目標能不能順利實現。

記者:2011年我國經濟的最大挑戰會是什么?

韓保江:最大挑戰就在保增長的過程當中怎么樣防止通貨膨脹,能不能出臺有效的宏觀政策,控制貨幣量快速的這種增長,然后保持一定的流動性,但是又防止這個流動性過剩,應該說是明年宏觀調控、宏觀政策的一個重大挑戰。

主持人:這幾年的經濟有困難、有復雜性,在制定政策的時候最考驗的是什么?

白巖松:我覺得對一個醫生來說,如果你熱病開藥好開,冷病開藥好開,最怕的是熱的時候有冷,冷的時候有熱,我覺得這幾年中國的經濟一直呈現這種局面。比如說2008年的時候,前半年還從緊,但是突然國際金融危機來了,你這自己熱著外面已經寒了。到了2009年的時候全力以赴應對金融危機,可是今年按理說是冷背景過來的,可是熱又開始了,蒜在漲、綠豆在漲,不斷長,因此對一個醫生開藥方來說這恐怕是最大的挑戰。當然可以表揚幾句,在過去的幾年里從中央到國務院應對來說,我們今天回頭一想金融危機的時候大家多捏一把汗,但是過去了,還算平穩地過去了,還得到了很多的贊揚聲。但是表揚的話我們放在這不說,最重要的是新的挑戰要來了,比如剛才專家會認為這是他個人,他用的是“我覺得”,所以我覺得這個“我”很重要。可能換成我,我還覺得不管怎么說,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留在歷史當中,恐怕很重要的一點還是要在“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作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上會有新的思路和新的精神,這個將以此記入歷史,因為保增長這是過去十幾年,或者說穩增長幾年內都是存在的問題,要讓我排一個序,我覺得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恐怕在歷史當中會在這次會議當中排在第一位。

主持人:你說一個綜合的病就要綜合下藥,之前我們也看到了定的調子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也是一軟一硬、一冷一熱雙管齊下了?

白巖松:其實這是提前吹的風,開一個會的時候現在大家越來越知道該怎么去關注這個會。境外的媒體,包括港澳臺也格外關注前幾天政治局在開會的時候定下的基調,其中突然大家敏感地意識到有變化,這兩年從金融危機之后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突然前半句還是積極的財政政策,但是后半句變成穩健的貨幣政策,大家就意識到有變了,為什么等等。其實恐怕也不難,說簡單了,繼續保證積極的政策財政,要保增長或者穩定增長,中國的GDP如果低于7%了可能就會有麻煩。所以應該幾年之內在這個數字上去提,雖然中央不太提這個數字了,因此積極的財政政策是為了讓增長可持續。但是穩健的貨幣政策讓通脹往下降一點、熱錢少一點、信貸投放少一點。今天咱們在做節目的時候一看新聞,準備金率又上調了,就是把錢再按一下,按緊一點,別四處溜達。

主持人:其實經濟形勢的復雜,本身也在考驗著經濟政策自身的效率和自身調節的效率,稍后我們繼續。

解說:從2008年恐怕是最困難的一年,到2009年最為困難的一年,再到今年最為復雜的一年,這三年中國經濟發展所走的是一條極不平坦的道路。面對各種不可預測的因素以及國內外經濟形勢急劇的變化,決策的難度也越來越大。

趙昌會 中國進出口銀行首席風險分析師:中國制定這些政策不僅僅要考慮到中國內部,中國經濟本身以及中國所能夠達到的、允許的速度,包括比例等等,但是這些要能夠得到有效貫徹,毫無疑問也要把相關的那些全球經濟的變量要考慮進來。

解說:今天,回望過去三年,展望“十二五”開局的2011年,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做明確的經濟政策主線影響巨大。

吳小波 財經作家: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造成一個壓迫性的影響。

解說:決策之難難在哪里?時間回到2008年,當金融危機不可避免地快速來襲,受此影響加上我國經濟生活中尚未解決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我國經濟運行中的困難增加,下行壓力加大,企業經營困難增多,保持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金融領域潛在風險增加。

2008年采訪資料

常修澤 國家發改委宏觀研究院教授:今年下半年,特別是9月份以來世界經濟走勢叫做急轉直下,這四個字是急轉直下,你要看圖形的話是一個很陡然的下降。受這個東西的影響,我們國內經濟走勢也發生很明顯的變化。

解說:面對迅速惡化而且前景難料的經濟形勢,2008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作為了2009年中國經濟貫穿全年的最重要任務,而這樣的定調正是基于當時復雜多變、前景難測的形勢。有媒體指出,2009年中國經濟增長肯定會有諸多暗礁,而要解決好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難題,決策過程和決策方式顯得至關重要。

僅在2008年11月,中央政治局就有七位常委分赴六個省市基層,遍訪大型國企、民企、重大建設項目、三農等關鍵領域,為即將舉行的會議準備第一手調研材料。

常修澤:2009年開始我們進入了下一個改革開放的周期,下一個改革開放的新階段,怎么深化改革?所以我看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報告,不僅僅是一個促進經濟增長的報告,也是一個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報告。這里邊列了好幾個關鍵性的,能夠觸及到深層問題的改革。

解說:這是一份圖表,梳理了歷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重點。我們從其中可以看出,從2001年到2006年,保持、鞏固、繼續這類具有延續意味的詞語出現在對下年工作的定調中。但是在最近幾年,類似的詞語卻變得比較少。

今天,針對已經召開的201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媒體撰文表示,與過去兩年強調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不同,此次會議提出,要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顯然,這是由國內經濟環境復雜所決定的。

而《人民日報》的文章則用“是非親歷不知難”的標題關注著中國經濟,文章寫道,我國發展仍處于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當“十二五”的關鍵時期日益臨近,如何起步、如何下藥,面對日益復雜的經濟形勢中國經濟面臨挑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自身也在面臨挑戰。

主持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所以這么被關注,是人們希望從中能夠嗅出來年經濟向什么方向走,也就是說這個會議有很強的預測性,如何保證這個預測的準確性?

白巖松:其實這個準確性要用時間去看,如果短期內來看我相信會做出比較準確的判斷。但是從長期來看,又不能說把全部的寶都壓到它身上,為什么呢?你管得了自己還管不了別人,過河拆橋的有,金融危機之后有的國家開始的時候跟哥兒們似的,但是一完事或者接近完事人家過河拆橋了,還有的更加自身難保,從前不久希臘等等,很難去判斷整個的這種局勢,因此說就定下來然后僵硬去執行恐怕也不行。所以最近會發現很多人在觀望,比如說資本市場,這一周2850星期一開的盤,到今天收盤的時候2840多,就發現基本上是一個小起伏,為什么?他觀望,摸不著脈,但是也許下一周他就會根據經濟工作會議的某些指標去,很多人也同樣如此。更重要的是今年有一個新的挑戰,不僅僅經濟工作會議大家愿意看到的是對明年的一些精神,還有明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究竟中國經濟在轉型方面要向哪兒走,也是這幾天會議當中大家希望能嗅出一點味道。但是我想有一點,不能把它當成是一個這個會議開完,明年一年全保住了,不會,人家自己都強調了還要有靈活性、有效性、針對性,也就是說要隨時進行調整。

主持人:我記得在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溫總理就說了,要提高政策調節的速度和效率,也就是說要具有糾偏的能力,如何保證這一點?

白巖松:我覺得這個也要從歷史我們的經驗當中,甚至有的時候一些教訓當中去吸取,比如說在2008年的時候都知道,我們那時候實行的是從緊的貨幣政策,因為那個時候房價等等都在不斷地長。但是誰想到一股寒流已經悄悄地在從美國等等資本市場、金融市場開始向我們襲來,我們熱的、燥的不行,窗外已經結冰了。在那樣一個情況下就需要去快速調整,還好到那年年底的時候迅速進行調整,4萬億等等,然后我們成了恨不得把世界都帶出來的重要的一個火車頭。經歷過這樣的一年就會給你更多的刺激,怎么更敏感、更敏銳。

另外,不僵硬地去執行某種精神或者說是定下來的調子,它具有微調的能力,我覺得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我覺得現在的決策者經過這幾年之后,我們比如說去觀察它,也會發現它具有了更加靈活的這種能力。比如說今年幾次出手都有點出乎大家的預料,它的這種調整越來越細,比如說準備金率,包括加息之前很多人的分析猜得不準,說明它會敏感地意識到了馬上就進行調整。

主持人:你剛才講到調結構應該是最關鍵的,重中之重了,但是現在一些經濟政策,包括一些企業的現狀本身還是有很大困難的?

白巖松:表象,如果我們是中醫的國度,還是更希望是標和本的問題,當然大家都可以說標本兼治,當然是要標本兼治。舉例來說,我們現在出現的問題,房價很高、物價上漲等等要治理通脹,它是本還是標,它其實是標,最后還要回到本上去。中國現在面臨最大的一個挑戰恐怕就是怎么樣把經濟增長的方式去進行調整,“十二五”規劃明確的這是最大的挑戰。

另外還有一個大家可能談得少,但其實是中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效率公平的博弈。在過去很多年里,效率第一,毫無疑問,但是這幾年隨著人們的民主意識,包括各方面的意識提高,對公平的需求越來越大,當然也是中國也是走到了這一步的必然,不管從中央國務院對這個問題越來越看重。

我覺得“十二五”規劃這五年非常有可能是效率還占一點上風,但是對公平各方面的聲音會越來越大,博弈。“十二五”之后可能它倆就會持平了,然后慢慢公平占上風。所以這是社會發展更大的一個基調。

主持人:如果調結構本身會影響到發展速度,這個代價我們應不應該付?

白巖松:我覺得中國就是走平衡木,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仔細地看過十七大報告,如果看過十七大報告就會知道里面明確地寫了,看似一個老詞叫“統籌兼顧”,什么叫統籌兼顧?就是走平衡木,太靠這面不行,太靠那面也不行,太快不行、太慢也不行,所以考驗決策者或者說我們觀察一個問題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請相信它不會單點治理的,如果就治通脹好簡單,馬上就能治了,但是一下就冷下來了。如果想快速提高GDP速度,也能立即上去,后遺癥會很多。所以現在就是怎么把平衡木走好,這就是對中央正在開會的這些參與者最大的挑戰。

(付影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