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永圖等談"幸福江陰":以民眾參與推進幸福評價體系建設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10-15 14:05
陳晉(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幸福江陰建設有兩個重要要點。一是以人民幸福來評估發展,始終堅持以民生倒逼經濟的根本途徑,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提法。還有一個是,在人民幸福與“發展為誰”的問題上,始終堅持民生重于一切的價值取向。這兩個提法是實踐創新,也是理論創新,在全國同樣既是實踐問題,又是理論問題。
把人民的幸福感和我們黨的執政理念結合起來,或者說把人們的幸福感融到我們的執政理念當中,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這是一個適用于當前的一個非常迫切的話題。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個全黨和全國共同關注的話題。這個話題也有國際感,在某種程度上把我們黨的執政理念和人類共同尊重和實踐遵從的理念結合起來,這個我覺得非常重要。江陰的發展模式不一定能夠復制,幸福江陰建設的指標不一定能復制,因為各地的經濟發展不一樣,但是提出“以人民幸福來評估發展”,這種把我們黨的執政理念具體化的做法可以復制,也應該倡導。
景天魁(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原所長):我受幸福江陰建設的吸引,兩次到江陰去學習和調研。這里粗淺地談一下江陰的幸福觀的特點:
一是,一個地方政府敢于讓群眾來評判自己是否幸福,并且用這個來評判自己的工作。一般地說,經濟是發展的,政治是清明的,社會是安定的,文化是繁榮的,往往才有膽量這樣做,否則未必有這種積極的膽量。
江陰的幸福觀比較全面。我們覺得,不一定收入高就一定幸福。當然,有好收入,確實是幸福的一個方面,但從世界各國來比較,北歐國家幸福指數最高,但是人均收入不見得是最高的。例如丹麥,人均收入5.5萬美元,但是世界上高于5.5萬美元的國家還有好幾個。國家強大也不等于一定幸福。比方說哥斯達黎加遠遠沒有美國強大,但是哥斯達黎加人的幸福感遠遠高于美國人。所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個方面都好,才能夠構成幸福感的比較全面的基礎。
二是指標上的綜合性。江陰人自己衡量幸福感的指標,不僅包括客觀指標,也包括主觀指標,不僅包括硬件,也包括軟件指標,不僅包括個人感受,也包括個人方面的其他指標。各個方面指標的總和,比較全面地反映了江陰的實際,反映了江陰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江陰的發展是從鄉鎮企業起家,所以發展路徑與其他一些地方不同,主要是就地富裕,就地城市化。因此原來的社會的資源保持下來了,新的現代化的資源也豐富進去了,這樣一來,江陰沒有很多經濟發展快的地方出現的那種顧此失彼的撕裂感,而是在自己熟識的天地里面、在自己所創造的環境里面,富裕起來了,發展起來了。這種幸福感因此比很多地方來得強烈。
龍永圖(博鰲亞洲論壇前秘書長):中國實現科學發展觀的歷史進程中,江陰人在著力打造一個品牌,即制定一整套關于幸福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這是一個重要的實踐,也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
在中國現階段發展過程中,中國存在很多的重大挑戰,一個方面就是我們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還不高,人均年收入剛剛跨過3000美金的門檻,比當年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達到3000美金的時候含金量要低。第二個就是中國人口眾多,中西東部發展不平衡,即使包括北京、上海這樣的一些比較發達的地區,也存在很多差別。所以在中國研究幸福問題的時候,我們認為中國的行政領導者專門強調經濟發展方面的問題是必要的。在發達國家里,更多地從心理方面和精神角度考慮這個問題,但是中國的基本國情,使得我們在討論幸福的時候,特別關注經濟的發展,關注通過經濟的發展來改善弱勢群體的生活狀態,來縮小貧富差距和地區差距。
今天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精神的角度討論今后的打造幸福江陰的規劃,有很好的前瞻性,使得我們在今后的研究中逐步地、更多地從經濟層面、物質層面轉移到精神層面、心理層面,這對我們將來的研究也有前瞻性的意義。但是我們現階段比較強調經濟方面。
李欣欣(社會學者):2007年末,我參加了全國改革開放30年18個典型地區的調研活動,我們對江陰的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系統的調研,確實感到這個城市有內涵,有不少經驗值得挖掘。如今,江陰人均GDP已超過兩萬美元,農民人均收入已近兩萬元,連續十年居全省第一。
江陰市是城市與農村、人與自然全面發展的典型,也是城鄉結構、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企業結構、產品結構等加速調整的典范。正因為如此,江陰才能在科技、文化、環保、教育等各個領域均獲得了全國性的榮譽稱號。
江陰市能科學確定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近年來,江陰按照中央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理念,確立了“幸福江陰”的發展目標。這個目標雖然表述比較簡單,但是其標準我認為比較高,真正做到非常不容易。
最后想對江陰更好的發展提一點建議。江陰的第三產業現在發展也很快,但是它的內部結構升級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目前江陰的第三產業結構中,為消費者服務的三產結構比例比較高,真正為廠商為企業服務的,比如金融、保險、法律咨詢等中介服務的比例還有待進一步擴大。
把新的人民訴求納入幸福評價體系
徐一帆(國家統計局副局長):從2006年開始,由江陰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市統計局牽頭,各部門參與,制定了評價體系。這個評價體系經過五年來的運作,在監測幸福江陰的進程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設計這個體系的思路,應該說體現了“幸福江陰”的內涵,比如說在發展目標上,問需于民,也就是落實民眾的選擇權;在指標設計上問計于民,就是落實民眾的參與權。在設計指標方面,一方面征求有關專家的意見,最后擬定了一系列客觀指標和主觀指標,并且問計于民,讓人民群眾來選擇幸福江陰體系的指標。在指標測評方面,落實民眾的監督權,其中綜合指標體系權重占60%,主觀指標占40%,而且邀請了中郡縣域經濟研究所作為第三方的測評機構,隨機抽樣,采用問卷訪問和電話訪問等形式,打出了有關的分值。我專門了解了統計局的情況,從2007、2008、2009年這幾年情況來看,客觀綜合得分分別是88.5、92.21、97.82,主觀的平均分值是86.29、89和87.06分,綜合評價指數三年分別為87.66、90.05和93.52。數據是最有說服力的,這些三年來的動態數據說明了,幸福江陰建設完成情況良好,江陰社會和諧穩定,城鎮居民幸福感逐年提高。
在“十二五”期間,如何把新的人民利益訴求納入指標體系,是江陰正在考慮的問題。據我了解,現在江陰市委市政府正在考慮幸福江陰評價體系的升級版。這個升級版打算做較大的改動,修改主觀指標體系,增加調查樣本量,打算從原來的1200戶增加調整到3000戶,其中外來新居民由原來的200戶增加到700戶;仍然委托第三方評價機構進行主觀指標調查,運用更科學的方法、更陽光的操作來表達更真實的民意。
我對比了修改前和修改后的指標體系,修改的或者增設的指標超過一半,其中“家家都有好收入”這一類增加了城鄉居民人均收入之比這個指標,把城鄉和鄉村結合起來、統籌考慮。“處處都有好環境”這個指標變動最大,更加強調了環境因素,就有8個指標是新增的,也就是說環境因素在新的體系中將占更大的比重,起到更重要的監測作用。這體現了江陰市委市政府注重改善民生和城鄉統籌這樣的一個理念。如果按這樣發展下去,幸福江陰的道路將越走越寬。
我也借此機會提三點建議:
第一,要關注各項指標數據的可獲得性、準確性和時效性。指標雖然好,如果不太容易獲得,或者時效性不好,那也就打折扣了。
第二,要做好與“十一五”和“十二五”評價體系的銜接,理清相關指標的關系。指標做較大變動以后,“十二五”跟“十一五”有個銜接的關系,所以要做好說明,做好銜接。
第三,關于城鄉標準的劃分問題,國家統計部門有個頒布的標準,建議按這個統一的標準來制定城鄉的相關指標,以增強城鄉比較的統一性和可比性。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