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類外資企業躍躍欲試搶灘國際板
鉅亨網新聞中心
跨國公司、香港藍籌股、香港紅籌股三類外資企業躍躍欲試搶灘國際板。專家稱尚需一段時間,監管部門首先將考慮紅籌股的回歸。
據證券日報12月10日報道,“很多外資客戶都和我們談到了國際板的事情,都很感興趣”花旗董事總經理、環球銀行中國部聯席主管錢于君9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認為國際板的推出需“天時”、“地利”、“人和”。
此前一天,全球第一大鐵礦石生產和出口商淡水河谷預托證券在港交所成功掛牌。淡水河谷財務總監Guilherme-Cavalcanti表示,公司選擇在港交所上市是基于這一市場較為成熟、流動性高的特點,他還指出,“公司短期內沒有在香港地區融資的計劃,但如果政策允許,不排除未來在上海國際板上市的可能。”
事實上,對于中國準備推出的國際板,很多跨國企業都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紐交所執行副總裁兼環球上市部主管簡學麟多次表示,該集團正積極謀求在國際板掛牌上市,并已經與中國監管部門進行了接洽,希望紐交所能夠成為第一批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海外企業。此外,匯豐銀行、東亞銀行、星展銀行等多家外資企業此前都曾表示有意在A股上市,并稱已就相關問題與有關方面進行了溝通。
之前也有報告指出有三類外企可能首先在國際板上市。第一類是在內地擁有大量業務,將內地作為其最大的一個生產基地甚至以中國為主要市場,且對人幣有很大需求的外國公司,包括寶潔、可口可樂、聯合利華、家樂福、沃爾瑪,以及從事制造業的西門子、大眾汽車、通用電器、IBM等。第二類是則是香港的藍籌股,包括匯豐控股、東亞銀行、長江實業、富士康、九龍倉等,這類公司已在內地有很多投資,對人幣同樣有著很大需求。第三類是則是香港紅籌回歸A股。
普華永道北京主管合伙人封和平指出,國際板要名副其實,必須有大型跨國公司的參與。目前想要在國際板上市的跨國公司都看好內地市場,希望通過國際板平臺發展中國業務。但是,封和平也坦承,要吸引大型跨國企業在國際板上市,尚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包括相關法律、會計準則等問題,都需要監管層通盤考慮協調。
業內專家認為,隨著A股市場影響力日增,外資企業尤其是中國業務比例日益提升的外資企業在A股市場上市是大勢所趨。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外資企業要真正實現在A股上市,尚需一段時間,因為監管部門可能首先考慮的應該是紅籌股的回歸,在紅籌股試點成功、主要紅籌公司發行A股以后,再允許國外公司在A股市場上市,這樣做主要是考慮到市場的接受程度。而且紅籌公司雖然注冊地在境外,但其主要業務均在國內,更易于國內投資者了解。然后才可能解決外資企業的A股上市問題。
(毛崇才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