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外圍國家評習近平訪英:中英外交背后的國際大勢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0-22 08:51


2015年10月22日

應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之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帶著豐厚的經貿大禮,對英國展開四天的國事訪問。中英兩國將借習近平此行,簽訂總值300億英鎊(約644億新元)的合作項目,包括由中國公司投資20億英鎊在英國建設核發電站;在倫敦首次發行50億元人民幣(約11億新元)中國國債,進一步確立其為香港以外最大人民幣交易中心的領先地位等。作為首個在英國國會演講的中國元首,習近平形容中英已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英女王在致國宴歡迎詞時則表示,習近平的訪問將兩國關係推向新高度。


英國主動深化與中國的關係,主要推手是有可能成為下任首相的財政部長奧斯本。他認為英國經濟未來的機遇將是中國的發展,因此倡導中英關係開啟“黃金十年”。英國輿論對此褒貶不一,批評者指責奧斯本和首相卡梅倫背棄原則,不但置盟友美國的利益和感受於不顧,還向不尊重人權的中共“磕頭”;支援者則指出,2005年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英國時,中國經濟規模還略小於英國,如今已經是當年的三倍,2030年還將比美國大一倍。英國政府趁早鞏固與中國的合作關係,只不過是識時務之舉。

不管是磕頭還是務實,作為在國際外交上縱橫捭闔兩百多年的老牌帝國,英國決定倒向中國的外交判斷,透露的除了是倫敦決策圈的老謀深算,更是冷戰后美國獨霸的時代正式走向終結。此前英國不顧美國的公開反對,率先成為第一個加入中國所主催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並連帶讓美國的其他歐洲友邦緊隨其后,已經預示了倫敦的外交走向——對比英國派兵加入美國占領伊拉克的行動,相隔也才不過12年。中國的持續崛起固然是影響倫敦外交決策的關鍵,另一個同樣重要的因素,則是美國自身的相對式微。

美國資深戰略家基辛格日前在報章撰文,對奧巴馬政府瞻前顧后的中東政策,為俄羅斯制造了重新介入該地區的機會,表達了痛心。他警告,美國自1973年以阿戰爭后所一手建立的中東秩序,基本上已經隨著俄國派兵進入敘利亞而宣告瓦解。美國剛與俄羅斯達致協議,設立空軍通信機制,避免兩國戰機在敘利亞上空發生空戰意外,幾近於默認莫斯科在該區域軍事存在的正當性。其實,早在俄羅斯干預烏克蘭內戰,策劃並吞克里米亞半島,而華盛頓所領導的北約卻束手無策,已經反映了美國實力的局限。

外交是內政的延伸,自小布什總統以來,美國的國內政治越來越顯得失能,兩黨各被激進力量所挾持,議會民主不時陷入停擺的僵局。白宮和國會經常相互抵制,特殊利益團體左右政策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使得輿論發出了美國民主或淪為寡頭政治的擔憂。同時,盡管經濟有所復甦,美國的國債卻與日俱增,家庭及個人負債也同中產階級的規模成反比。凡此種種,均讓美國的國際形象和吸引力不復當年。這或許也部分解釋了為何關於“中國模式”的討論及興趣持久不衰。

中美實力的消長,勢必讓國際地緣政治在接下來充滿諸多的不確定性。美國就南中國海主權爭議的表現,包括在公告不站隊的同時,卻針對中國的島礁建設表達反對,且有意軍事挑釁,顯得欠缺自信並自我矛盾。此外,華盛頓積極推動的跨太平洋(601099,股吧)伙伴關係協定,也不無對中國項莊舞劍之意。與美國有著深厚文化、語言和歷史淵源的英國,還可以仗著這層特殊關係拉攏中國,意圖左右逢源;缺乏這些條件且又比英國弱小的國家,在當下這種曖昧不明的國際大勢里,恐怕更要舉棋不定了。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