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超九成跨國公司限制高管結伴同航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4-13 09:25


昨日(4月12日),從事汽車底盤技術開發的王先生準備乘坐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CA935航班與他的同事一同前往德國出差,卻被告知需要改換成13∶15的CA6229航班,而他的同事仍乘坐上午10∶50的這個航班。王先生和他的同事很不理解,“我們要在飛機上乘坐12個小時,兩人乘坐同一航班相互有個照應,有什么不好?”

公司訂票的工作人員告訴王先生,他們接到緊急通知,由于王先生和他的同事都是底盤技術研發團隊的核心成員,為盡可能降低飛行中的風險,公司決定將他們兩人的航班錯開,原因是4月10日發生的波蘭總統飛機失事給其團隊帶來的巨大損失,該名工作人員稱這是一個典型的經驗教訓。

跨國公司:早已限制高管同乘航班

與王先生所在公司有相同規定的還有西安揚森、可口可樂等世界知名公司。早在8年前,大連發生空難的時候,西安楊森北京分公司同一部門的3名MBA高管同時罹難,公司在北京的研發工作因此嚴重受阻。從此以后,西安揚森加強了對核心職員乘坐同一航班的限制,要求公司員工盡可能錯開航班預訂。其他跨國公司也從中吸取教訓,嚴格限制經理以上的高管乘坐同一航班。


商務旅行公司協會 (ACTE)對亞太、北美、歐洲和中東的100余家大公司的調查顯示,超過90%的公司限制執行經理以上級別的高管乘坐同一航班,其中超過30%的公司甚至要求所有中高級員工均不得“結伴”乘坐航班。該協會對過去最大的一起公司高管空難事故進行了統計,一架墜入紐約Hudson河中的商務飛機上,有24名乘客是來自同一家金融公司的行政經理以上的職員。

德國知名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OHSMS)認證機構TUVNord技術監督公司華東區總經理賈宏偉昨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OHSMS、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0體系均沒有將企業高管不能乘坐同一航班納入企業管理體系的審核范圍,有些也只是一種潛規則,且并沒有成文,是否出臺此項政策目前也只是企業自己的行為,“但企業若出臺這一政策,或者要求企業高管必須遵循公司的這種潛規則,無疑對企業高層差旅過程中的風險管理都會起到很好的防范作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一些知名的跨國公司在出差管理中早已有明確的風險防范規定。比如全球最大的傳動與底盤技術公司德國采埃孚(ZF)就規定,采埃孚旗下的任何一家公司的總經理和關鍵部門的經理在出差過程中,均不能乘坐同一個航班,尤其是長時間空中飛行的國際航班,目的是確保一旦有意外事件發生,能將企業的損失降到最低。

國內公司:差旅風險防范意識薄弱

除采埃孚以外,美國可口可樂公司也有這類明確的規定,掌握飲料配方核心技術的人員,從同一地方前往另外同一目的地出差,不能同時乘坐一個航班。“既為員工著想,同時也為企業的穩定發展建立風險防范體系。”上述知名企業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目前,我國不少企業在產品質量控制上都建立了相對完善的體系流程,產品質量有了體系保障后,一些企業也開始涉足環境體系的建設,盡可能地減少對生態環境造成危害的廢氣廢物的排放,管理水平較高的企業還將員工的職業健康安全納入管理體系,包括限制企業高管在出差的時候乘坐同一航班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些國內知名的上市公司在差旅風險防范上顯得比較薄弱,一家全國知名的啤酒企業表示,他們公司的高層搭乘同一航班從同一個地方前往另外同一目的地出差,是常有的事,“這樣還可以減少來回接送人員的成本。”如果是前往某地開會,從同一個地方出發分成兩個不同的航班,提前到達的高管還得等待后來的高管,此舉沒有多大必要。”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