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國際話語權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對于我國文化產業來說,現在在國際市場上的突破口在電影、紀錄片、動漫等。以這些中國傳統文化和國際接軌的那部分文化作為輸出內容,這是可以為國外所接受的一部《功夫熊貓》讓主角“阿寶”成了2008年中國最受歡迎的動漫人物之一,一部《2012》讓中國普通百姓在2009年底都知道了瑪雅文化中關于“世界末日”的預言,一部《阿凡達》在2010年的中國電影市場掀起了3D熱潮,甚至有旅游景區借此炒作話題。這就是美國式的快餐文化留給傳統中國的印記。
缺席國際舞臺
與此同時,中國內地電影又留給了國外電影市場什么深刻印象呢?除多次在國外獲獎的賈樟柯給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外,國外市場總體上似乎很少出現中國內地電影的身影。同樣,這似乎是整個中國文化產業的一個縮影。
其實在2009年,我國文化產業盡管受到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但在整體上卻呈現出逆勢上漲之勢,出版業、動漫業、電影業發展形勢被不少業界人士看好,華誼兄弟甚至成功上市,成為我國A股市場創業板中的明星企業。
已經有了很好的內部基礎在這兒,那么,中國文化產業又怎么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并爭奪國際話語權呢?
走出去,引進來
“想要在國際市場上爭奪話語權,一定要堅定地走出去。”昨日,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在文化產業不斷提高‘走出去’能力的同時,還可建立資助和扶持對外文化事業發展的長效機制。并通過專項資助、稅收優惠等政策措施引導我國優秀的文化產品‘走出去’。”
事實上,文化產品、文化產業“走出去”一直為國家相關部門所重視。在去年頒布的《文化產業振興規劃》中,就將“擴大對外文化貿易”作為重點任務來對待。更早在2006年,《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就特別提到:整合資源,突出重點,實施“走出去”重大工程項目,加快“走出去”步伐,擴大我國文化的覆蓋面和國際影響力。在金融支持上,去年4月,國家進出口銀行與商務部、文化部等四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金融支持文化出口的指導意見,以支持文化企業和項目“走出去”為重點,將支持文化產業“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全面支持文化產業國際化發展,不斷提升中國文化產品和服務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但現在的問題就在于不少企業閉門造車。”上述人士表示,這需要相關部門進行協調。
“在文化產業‘走出去’的同時,‘引進來’同樣很重要。”該人士表示,“一方面,引進的國外文化產品可以為國內一些企業所借鑒,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相關交流活動學習到國外的相關規則,進一步為‘走出去’服務。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引進來’是為了更好地‘走出去’。”
尋找突破口
還曾有學者撰文指出,要充分發揮國有文化企業在對外文化貿易方面的主導作用,鼓勵投資主體多元化,形成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品牌文化企業和集團,同時,國內市場穩定且發展潛力較大的一部分企業甚至可通過直接投資或注資海外文化企業、還可建立文化產品的國際營銷網絡,以多元化渠道進軍國際文化市場,而中小文化企業則可根據自身實力,以合作出口、積極參與國際性文化展銷等方式,適當尋求國際合作。
此外,有分析認為,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導致海外投資成本大幅下降,為中國在國外建立文化產業基地或產業集聚區,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在相關條件充分且允許的前提下,中國文化產業或可以借鑒類似經貿合作區、工業園的操作模式,直接在海外建立文化產業基地。在熟悉相關國家法律和文化習慣的條件下,充分利用國外較低的發展要素成本、豐富的文化資源及相對寬松的文化市場機制等,發展壯大我國文化產業,并為爭奪國際話語權創造條件。”
“對于我國文化產業來說,現在在國際市場上的突破口在電影、紀錄片、動漫等。以這些中國傳統文化和國際接軌的那部分文化作為輸出內容,這是可以為國外所接受的。”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張紅軍從另一個角度解析。
“但需要提醒的是,從目前情況,我國文化產業國際化步伐還不能邁得太早,更不能進入誤區。比如為了迎合西方式的思維拍攝電影等,這只能形成短暫的繁榮,并不是長久之計。”張紅軍進一步分析,“因此,現在更重要的還是要加強文化產業內部建設,比如在我國電影市場中,中國電影在應對國外電影挑戰的同時,更重要的事情其實還是抓住國內自己的觀眾。”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