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設“哨點”布控“超級細菌”
鉅亨網新聞中心
衛生部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超級細菌”的監控網絡,要求各省市至少應設一家監測醫院。與此同時,我國啟動“超級細菌”克星研發。
據每日經濟新聞9月10日報道,繼衛生部對外宣布已部署了嚴防“超級細菌”入侵的措施之后,記者昨日了解到,衛生部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超級細菌”的監控網絡,并已經在每個省市設立至少一家“哨點”醫院。與此同時,北京、上海等地也紛紛成立專項監測小組。
不過,截至發稿,國家旅游局并未針對“超級細菌”一事發出關于前往印度、南亞旅游的出行提示,中國內地也尚未發現病例。
北京:成立專項監測小組
自2004年衛生部建立了國家級耐藥細菌監測網絡以來,北京納入該監測網絡的醫院有20家。昨日,北京市衛生局相關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近日北京市不僅成立了醫療機構藥事管理專家委員會,還計劃在年內建立自己的細菌耐藥監測網,初期包括市內所有三級醫院和部分二級醫院,未來將覆蓋包括社區醫院在內的所有醫療機構。
該專家委員會下屬的抗菌藥物與細菌耐藥監測組專門負責監測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
上述負責人表示,醫院感染管理一直是醫院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次專門建立有針對性的監測小組更說明對該項工作的重視。
上海:防止醫院局部傳染
瑞金醫院、華山醫院作為上海的“哨點”醫院,均在嚴密監控包括NDM-1在內的泛耐藥菌的情況。
“衛生部已經下達了統一的超級耐藥細菌的檢測方法。目前我們也是在加強對于NDM-1的監測,一旦發現病例,在12小時內向衛生部細菌耐藥監測網報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抗生素研究所名譽所長汪復教授告訴記者。
汪教授表示,目前最擔心是“超級細菌”在醫院內出現交叉感染,造成局部的爆發流行。醫院里的病人抵抗力差,遇到細菌,容易造成交叉感染,造成局部的爆發流行。
不過,醫學專家紛紛表示,“超級細菌”屬于感染性,傳播性并不強。瑞金醫院臨床微生物科主任倪語星教授表示,目前,日本病例的出現并不意味著超級細菌傳播方式和途徑的改變。
細菌主要依靠接觸傳播,其傳播能力并不強,因此洗手就能預防。普通市民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個人衛生,每天堅持用肥皂洗手,就能消滅近95%的細菌。
我國啟動“超級細菌”克星研發
《每日經濟新聞》昨日從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正在研發抗“超級細菌”的藥物。
“上海藥物研究所的確是在進行相關抗生素研發,只是這個研究也才剛剛啟動,我們沒有辦法給出一個具體的研發時間。”上海藥物研究所所長辦公室徐小姐告訴記者。
8月16日,我國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成立了“抗NDM-1藥物研究聯合攻關小組”,啟動抗“超級細菌”藥物研究。
“市面上并沒有針對NDM-1有效的抗生素藥物。”上海藥研所藥理三室主任沈旭表示。世界上對NDM-1的研究也處于起步階段。然而,最初發表NDM-1研究的沃爾什教授稱,可能10年內都不會有對NDM-1有效的新的抗生素出現。
記者了解到,研制一種抗生素一般需要近10年的時間,投入在10億-15億美元。
關于這次藥物研發的研發人員以及是否會與有關企業有所合作,徐小姐表示暫時不便透露。
而對于是否進行“超級細菌”的新藥研發,各大醫藥公司表示仍在觀望。浙江醫藥的董事會秘書俞祝軍告訴記者,目前的生產經營不會受影響或作出調整。
聯環藥業的董事會秘書潘和平表示,公司的藥品研發會結合長期盈利考慮,而不是因為目前媒體對“超級細菌”的報道而作出調整。此前有報道稱,該公司生產的多黏菌素與抗“超級細菌”有關。公司的股價一度異動。
(王彥彥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