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央行降準銀行理財收益下行 百姓應該如何理財?

鉅亨網新聞中心



資料圖片

立春之日,央行年內首次舉起了降準“大旗”,宣布自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業內預期,銀行信貸額度會更加寬鬆,房貸放款速度會比以前更快,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水平估計就要下行,投資者趕快“出手”還能搭上“末班車”,人民幣或將進入貶值頻道。而在今年內,央行還可能多次降準或降息。業內認為,當前經濟狀況不佳,通縮風險加劇,春節前市場流動性相對緊張可能都是央行決定降準的原因。而經過此次降準,向市場釋放的流動性估計在6000億元左右。

影響一:銀行房貸放款速度會加快 九五折已是“下限”

“央行降準,對於整個信貸市場來說,都意味著信貸額度會更加寬鬆。”本市銀行人士表示,“雖說今年的資金面不太緊張,但有些銀行的個人房貸額度還是會時不時出現供應不足的問題。此次降準以后,銀行的房貸額度會寬鬆一些,估計放款速度會加快,市民申請住房貸款會感覺更加順暢。”不過,對於房貸利率的優惠空間,銀行人士表示九五折已經是銀行盈利的“下限”,如果給出九折利率優惠,銀行就會“賠本”,因而此次降準后,銀行給出更優惠房貸利率的可能性不大。

影響二:資金面寬鬆 理財產品收益率繼續下行

現在很多理財產品都是基於貨幣市場運作的,降準以后資金面更加寬鬆,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可能也要隨之下行。“降準以后很可能還會伴隨降息,未來理財產品收益率下滑的可能性很大,因而現在投資者可以考慮趕快‘出手’,趕搭高收益產品的‘末班車’。”

影響三:降準穩定經濟 股市迎來利好訊息

在A股盤后,央行公布了降準,業內人士普遍表示,A股將迎來春天。與此同時,訊息公布后,正在交易的新加坡新華富時A50指數暴漲700點,自低位反彈逾5%。

對於央行降準,各大機構均第一時間給出了相應的規則。廣發證券表示,“垃圾時間”結束,“降準進攻”開始。降準終於確認了貨幣政策寬鬆頻道,會再次推動存量資產向股市轉移。

中金規則表示,央行降準,“股債雙牛”在途中,如果后續政策繼續跟進,將對實體經濟起到提振作用,對資本市場也將起到積極的支援作用。

英大證券李大霄表示,降準有利於穩定經濟,對股票市場的下跌起到有效的減緩作用。

業內人士普遍預計,央行降準將利好四大板塊。首先是資金敏感型品種。無論是銀行還是地產,都屬於資金敏感型品種。第二是大宗商品類板塊,尤其是有色金屬板塊。主要受兩個因素驅動,一個是實體經濟的需求端,另一個則是對於流動性的預期。第三是農林牧漁及水利基建類板塊。最後是高分紅概念板塊。

央行降準:理財產品收益率走低 投資者如何理財

央行昨天宣布,自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此外,還對部分機構定向降準,最高達4.5個百分點,這是央行時隔32個月之后首次全面降準,最近一年內已經有兩次定向降準。那么老百姓的理財方式需要做哪些調整呢?

影響:理財產品收益率走低

對於習慣買銀行理財產品的市民來說,直接影響可能是預期收益率會有所降低。存準率下調使得市場流動性趨向寬鬆,從而導致銀行同業拆借、票據等業務利率可能降低,銀行也會相應調低部分短期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

市內部分商業銀行最近發行的、投資期限60天至100多天的理財產品當中,預期年化收益率多在4%以上。央行降準以后新發行的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可能走低。降準周期內,不妨多設定一些中長期理財產品,鎖定未來一段時間收益率。

對策:選擇長期銀行理財產品 鎖定收益

市場流動性的放松,對於理財市場最直觀的影響就是收益率的下行。今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水平已經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有銀行業內人士分析,伴隨著這次"降準",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還將繼續走低。“其實前段時間,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已經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了,這就是市場的提前反應。而隨著降準降息進入一個周期頻道,可以預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持續下行將是大概率事件。”中信銀行(行情,問診)資深理財師丁志毅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內,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繼續走低沒有疑問。

“升存短,降存長,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還是這個原則,既然未來政策預期是降準降息趨勢,就應該當機立斷選擇長期理財產品,從而鎖定收益。”丁志毅提醒投資者,在政策出現變化的情況下,需要改變投資規則,在收益率進入下行周期的預期下,可以選擇半年或一年以上投資期限較長、預期收益率又較高的理財產品,從而鎖定較高的投資收益。

購買國債產品可鎖定中長期收益

近期,央行5000億元的SLF性質類同基礎貨幣的投放以及定向下調部分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市場的流動性。在銀行理財專家看來,市民面對定向降準大環境時,購買國債產品可以鎖定中長期投資收益。專家認為,受定向降準等因素影響,部分理財品種投資收益率走低,在6月末已經顯現。另一方面,一旦未來遇到降利率、降存款準備金率,市場流動性會進一步增加,資金面會進一步改善。現在買國債等固定收益型的理財產品,相當於用時間換取空間,不但能夠鎖定未來一段時間的收益,而且遇到降息、理財產品降收益等也不用著急。

“降準”帶來的影響

在流動性過剩、經濟過熱之際,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常被視為“猛藥”。而在流動性緊張、經濟下行之際,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好似給身體虛弱的人吃“補藥”。央行此舉適應了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的最新動態變化,釋放出抗通縮、保增長、維穩定的積極信號。

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將緩解銀行體系流動性緊張,增加資金來源。本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約釋放出銀行體系近4000億元的準備金,商業銀行可貸資金有一定幅度的增加,考慮到貨幣乘數效應,銀行業流動性緊張有所緩解。

選擇長期銀行理財產品 鎖定收益

市場流動性的放松,對於理財市場最直觀的影響就是收益率的下行。今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水平已經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有銀行業內人士分析,伴隨著這次"降準",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還將繼續走低。

隨著消費物價指數CPI將降至5%以下,通脹預期緩和,貨幣政策放松的概率進一步增大,市場降息的預期加大,投資中長期產品更有利於資產保值增值。因此投資者在選擇銀行理財產品時要注重調整期限。

“升存短,降存長,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還是這個原則,既然未來政策預期是降準降息趨勢,就應該當機立斷選擇長期理財產品,從而鎖定收益。”對銀行理財產品來說,隨著通脹持續緩解,產品收益率也會相應出現變化,投資者當前可重點關注預期收益較高的中長期產品,以防止可能出現的利率下行風險。如果利率下行,中長周期理財產品可能將是未來銀行產品設計的趨勢。

專家提醒投資者,在政策出現變化的情況下,需要改變投資規則,在收益率進入下行周期的預期下,可以選擇半年或一年以上投資期限較長、預期收益率又較高的理財產品,從而鎖定較高的投資收益。

互聯網寶寶類收益或繼續下降 可轉向票據

今年下半年以來,伴隨“寶寶軍團”收益的下降,相關產品的推出速度也開始下降,預計不久后寶寶類理財產品收益可能跌破4%,維持在3%至4%之間。“互聯網理財產品是利率管制時代的階段性產品,隨著利率市朝改革的推進,貨幣基金將會逐步退出歷史舞臺,優勢已經不再,預計不久的將來收益率將跌破4%。未來互聯網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可能更多地轉向票據、保險、債券資產和非標資產。

購買國債產品可鎖定中長期收益

在銀行理財專家看來,市民面對定向降準大環境時,購買國債產品可以鎖定中長期投資收益。專家認為,受定向降準等因素影響,部分理財品種投資收益率走低,在6月末已經顯現。另一方面,一旦未來遇到降利率、降存款準備金率,市場流動性會進一步增加,資金面會進一步改善。現在買國債等固定收益型的理財產品,相當於用時間換取空間,不但能夠鎖定未來一段時間的收益,而且遇到降息、理財產品降收益等也不用著急。

降息降準再起風波 銀行股年前可逢低掃貨

招商證券(行情,問診)分析師肖立強分析認為,個別高管變動對於公司經營和業績的影響不宜過度放大。

隨著春節臨近,且各國央行的紛紛放水,近期,經濟學家們普遍認為,中國央行不會停止降息步伐,且還會多次降準,時點最早可能在今年一季度。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表示,預計今年央行將全面降準4次並降息2次,貨幣政策較去年加快寬鬆。

申銀萬國進一步指出,由於經濟基本面疲弱,政府的寬鬆政策將會持續下去,銀行作為與流動性關係最密切的行業,有望取得相對收益。銀行板塊將會持續去年下半年以來的估值修復,尤其是中小銀行表現將優於大銀行。

金融機構陷反腐潮 銀行板塊或短期震盪

1月30日,民生銀行(行情,問診)內部發出緊急通知或應對突發狀況引起了業內熱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月4日,北京銀行(行情,問診)董事陸海軍涉嫌違紀被查等反腐訊息再度襲來。

業內認為,金融業反腐力度的加大,背后是不斷飆升的各大銀行的不良率指標。昨日普華永道最新發布的《2015年中國金融及銀行業展望》調研指出,截至2014年第三季末,中國的商業銀行業不良貸款總額上升36%,達到7670億人民幣,是四年來的高點。參與調研的受訪者預計2015年不良貸款上升的趨勢將持續。與此同時,受訪者也認為商業銀行的凈息差將被進一步壓縮至約2%,這個水平與大部分發達國家市場相似。

反腐力度加大,背后是銀行不良率指標的體現。那么問題來了,反腐潮之下,各大銀行需內部調整整頓,那么近期的銀行股是否面臨著再度震盪與洗禮?

據平安證券研報分析指出,銀行板塊春節前表現持中性態度,預計春節前后銀行股或在動態1PB附近呈波動。資金及情緒層面上股價短期上行動力減弱:

1)兩融、傘狀及其他入市資金風險排查所帶杢的杠桿下降的資金面風險;

2)市場擔憂民生黑天鵝是否是金融反腐的開端,從而帶杢的情緒擾動風險;

3)匯率大幅波動所帶杢的降準降息預期的減弱,周末公布的PMI數據仍顯示經濟活力較差。

接下來需要等待催化,中長期投資者可提前適當版面:

1)政策面:國企混改/員工持股計劃及混業經營政策實質性突破;

2)資金面:外匯占款是否在匯率企穩下有所緩解,降息降準及其他創新性貨幣工具迚一步釋放流動性;

3)經濟層面企業現金流狀冴改善。

2月平安證券推薦興業(資產價值重估空間較大+金融綜合化經營的標桿)、交行(估值最低+員工持股計劃催化預期).

港股方面,由於A股進入調整,中資股預料會捱沽。再者,外圍經濟通縮風險上升,香港本地銀行股息率吸引,盈利表現穩健,自然獲資金追棒。花旗預計,今年香港本地銀行凈息差穩定,貸款增長達8%至12%。恒生(00011)股價近期已創52周高位,反觀東亞仍未破頂,短期有望追落后。

另外,近日有傳中銀香港計劃出售旗下南洋商業銀行及集友銀行,再度引發香港本地銀行賣盤憧憬,東亞或借機炒上。

投資者不宜過度解讀全面降準

中國經濟在走向“新常態”的過程中,僅僅依賴寬鬆貨幣政策可能難以達成目標,近年來的歐元區就是最好的借鑒。經濟未來的發展關鍵還是要將重點放在對不合理經濟結構的調整與轉型上,而非一直依賴貨幣政策刺激。

昨日傍晚,“央媽”善解人意地給市場帶來了一個春節前的“大紅包”。中國人民銀行繼1月22日重啟逆回購操作向市場釋放了大量流動性之后,最終決定實施全面降準措施。自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並分別對符合“定向降準”標準的金融機構與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額外降低0.5個百分點和4個百分點。

本次人民銀行全面降準舉措符合大部分市場投資者的預期。從全球來看,除美國外的世界主要經濟體過去一年整體增長情況並不理想,尤其是艱難復甦的歐元區,面對通縮風險向實質性危機轉變概率不斷加大的困境,實施了規模達1.1萬億歐元的“歐版QE”,瑞士央行、丹麥央行、土耳其央行、新加坡央行、澳洲聯儲等亦相繼降息。全球似乎又將出現新一輪寬鬆貨幣政策的風潮,甚至有投行分析師預測新的“貨幣戰”又將來臨。

從國內情況來看,2014年克服了經濟下行的壓力以及諸多嚴峻的挑戰,我國經濟實現了7.4%的增長。然而,“三期疊加”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並非短期內可以消散,結構調整的陣痛仍在進一步顯現。去年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幅較2013年同期下降了1.8個百分點。今年1月,官方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49.8,是近兩年多來首次落於榮枯分界水平線下方。更值得關注的是,近半年來中國通脹指數持續走低。截至去年12月末,CPI同比增幅僅為1.51%,PPI連續近三年負增長並創下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新低。

上述數據清楚表明,目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需要予以高度重視。事實上,中國人民銀行全面降準的確也體現了國家高層對於支援經濟穩定增長的政策考量。雖然去年11月份的降息對於減小實體經濟融資成本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實際的效果並不太明顯。人民銀行在通過降低存貸款基準利率調低資金指導價格的基礎上,適度放寬針對作為資金中介的商業銀行的貨幣政策約束已成為市場急切的需求。有鑒於此,多位投行分析師預測未來一年內可能出現多次降準,以保障我國經濟的增長水平。

但對於本次全面降準,投資者並不宜過度解讀。首先,當前全球經濟形勢與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相比已大為不同,各國央行貨幣政策施放程度不會再次回到“危機水平”,所謂“貨幣戰”可能有些危言聳聽。此外,雖然與世界上其他國家比較,我國銀行業存款準備金率相對較高,隨著存款保險制度的逐步推行,存款準備金率下調應該說是一大趨勢,但央行貨幣政策可能仍需維持“松緊適度”的要求,保持適度的節奏,對於“年內可能多次降息”的預測不應過度樂觀。此外,中國經濟在走向“新常態”的過程中,僅僅依賴寬鬆貨幣政策可能難以達成目標,近年來的歐元區就是最好的借鑒。經濟未來的發展關鍵還是要將重點放在對不合理經濟結構的調整與轉型上,而非一直依賴貨幣政策刺激,只有這樣,經濟體才能形成更健康、更加可持續的增長動力。

央行罕見“開倉放水” 經濟學家稱今年是降準年

一年之計在於春。時隔兩年半,央行於羊年立春之日宣布再次啟動全面降準。市場認為央行此次降準力度和推出速度均超出市場預期。人民網(行情,問診)就此采訪了多位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大多數專家認為未來進入了一個準備金率持續下降的頻道,今年仍有1-2次降準的可能。

訊息稱,自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同時對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額外再降0.5個百分點。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4個百分點。

按上述比例計算,截止去年12月,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為113.8萬億,統一下調準備金將釋放流動性約5690億;全部城市商業銀行存款規模為11.8萬億,全部農村商業銀行存款規模8.8萬億,城商行、農商行定向降準額外釋放流動性1030億;農業發展銀行存款規模約3800億元,額外釋放流動性150億,初步估算此次降準釋放流動性規模約6870億。

央行為何此時降準?

近期,隨著世界各國相繼加入貨幣寬鬆的陣營,央行此番全面降準被部分市場人士解讀為“被迫跟隨”。到底是無奈之舉還是暗含深意?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則表示,外匯占款變化、季節性因素和我國宏觀經濟條件的變化這三大變量成為央行此次全面降準的重要原因。

馬駿稱,我國面臨的國際收支情況已較過去有了很大的變化,目前雖然經常項目還有順差,但資本與金融項目已經出現逆差,外匯占款變化已經不再是創造基礎貨幣的主要渠道。

“換句話說,由於央行已基本退出對外匯市場的常態式干預,外匯占款已經不是一個投放長期流動性的來源,因此必須使用其他流動性投放渠道和工具。”馬俊說,在這個背景之下,有必要通過降準來提高貨幣乘數,並配合其他貨幣政策工具,來保持廣義貨幣的合理增速和適度的流動性水平,保證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的平穩增長。

央行數據顯示,2014年12月金融機構口徑和央行口徑外匯占款雙雙大幅下滑,2014年12月末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余額較11月減少1184億元,央行口徑外匯占款下降更是達到1289億元,創下有記錄以來最高水平。

馬駿認為,除了國際收支因素之外,季節性因素也是這次央行降準的考量之一。“春節之前的一段時間,需要投放的現金量很大,會出現較大的流動性缺口,有必要搭配使用降低準備金率和公開市場操作等手段來保證流動性的供節。”

另外,宏觀經濟條件的變化也要求央行通過預調微調來維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松緊適度,起到穩增長的作用。馬駿說,最近一段時間實體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較大,比較有代表性的指標包括繼續走低的PMI指數和繼續減速的房地產投資等;通脹率持續走低,實際利率面臨上行壓力。

未來還有幾次降準?

中國銀行(行情,問診)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認為,央行現有的貨幣政策工具有很多,我們很難連續直接運用某一個工具,因此連續降準和降息的可能性比較小。所以根據經濟運行狀況,我們可以靈活地搭配使用降準、降息、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工具,全年1到2次降準是合適的。

交通銀行(行情,問診)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目前貨幣政策總體還是穩健的,只是穩健中有一些偏松方面的操作,依然屬於微調。未來貨幣政策還會繼續保持穩健的基調,如果外匯占款持續保持低位,存款增長較慢,小幅度的降息和降準都有可能出現,大概2—3次,每次0.5個百分點,大幅度的寬鬆政策不會出現。

興業銀行(行情,問診)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我國外匯占款已經出現趨勢性的回落,外匯儲備也出現了趨勢性的下降,所以未來肯定是進入了一個準備金率持續下降的頻道,預計未來至少還會有兩次降準和一次降息。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