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需拉動一些重要經濟體復蘇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由于實施擴大內需戰略而形成的進口快速增長,對亞洲周邊國家和主要貿易國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中國正成為全球貿易增長引擎。
據新華社1月11日報道,北京的一些經濟學家11日表示,中國由于實施擴大內需戰略而形成的進口快速增長,不僅拉動一些重要經濟體的復蘇,同時也幫助減緩了發達經濟體的衰退速度。
中國海關總署10日發布2009年12月外貿進出口數據,其中進口額達1,122.9億美元,創月度進口值歷史新高。
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表示,中國內需的強勁增長對汽車和大宗消費品等出口依賴型國家的影響較大,對亞洲周邊國家經濟的拉動作用則更加明顯。
據海關統計,2009年12月份,中國進口同比增長高達55.9%,環比增長18.8%。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均有明顯增長,其中,鐵礦砂進口同比增長41.6%,原油進口增長同比13.9%,汽車進口增長2.8%。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指出,中國進口額創歷史新高對于世界經濟復蘇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汽車零部件、鋼材等商品在中國進口中占相當大比例,它們都與中國內需擴大密切相關。
“這也證明指責中國實施貿易保護主義說法的荒謬。”她說。
12月份的中國制造業PMI進口訂單指數為52.5%,已連續5個月處于擴張區間,其與進口趨勢也相吻合。其中,與國內基礎設施、房地產建設需求及產業振興相關的大宗商品和機械設備進口呈強勁增長態勢。
去年底,亞洲經濟體對華出口大幅增長,其中,韓國最為迅速,其12月對華出口同比增長高達94%,馬來西亞11月份對華出口同比增長52.9%。
據海關總署統計,2009年12月,中國從韓國進口109.2億美元,全年共1,025.5億美元;從日本進口150.5億美元,全年共1,309.4億美元;從東盟國家進口128.1億美元,全年共1,067.1億美元。
分析人士表示,這表明中國需求正成為亞洲經濟復蘇的引擎,2009年中國強勁經濟增長帶來的對亞洲產品的消費需求遠遠高于預期。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信息中心主任張軍生說:“一些亞洲國家承接了大量從中國轉移出來的產業,產品反過來再出口到中國,這也帶動了其經濟復蘇。”
匯豐駐香港經濟學家范力民日前評論指出,中國將大量吸收亞洲其他經濟體的產品,規模足以使中國推動亞洲經濟復蘇。同時,中國對重要消費品的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北美和其他地區的需求下降。
莊健分析表示,中國目前進口商品主要為滿足經濟可持續發展需要,如資源和高科技產品等,這種需求對世界大宗商品有重要拉動作用。
他補充說,中國從亞洲周邊國家進口原材料加工后再出口歐美的貿易部分,也拉動著亞洲國家的經濟復蘇。”
不過,莊健同時也指出,考慮到上年同期進出口數額較低有可能導致基數效應,因此,并不宜將中國需求的因素考慮過大,否則對中國的經濟發展不利。
中國貨物貿易進口總額由2001年的2,436億美元增長到2009年的10,056億美元,增長了3.13倍。世貿組織發布的《2009年世界貿易報告》認為,中國正成為全球貿易增長引擎。
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從1978年的2.3%上升到2008年的20%,躍居世界第一。根據聯合國2009年世界經濟報告的預測,2009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超過50%。
左小蕾指出,中國目前應該加緊推動世界大宗商品定價機制改革,形成以市場供需定價的合理機制,而不是目前由國際金融投機資本操縱的不合理格局。
(袁甲峰 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