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喝科技:Exgoogler初踏中國A/B測試藍海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0-21 08:15
本報記者 趙娜 北京報導
截至2013年,谷歌已為中國至少貢獻了20個互聯網公司的創始人或CEO,其中不乏數億美金甚至數十億美金公司的締造者。現在更多Exgoogler(谷歌幫)回到中國,吆喝科技創始人王曄即是其中一員。
這位畢業於清華大學,后赴耶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創業者,曾在Google美國總部負責廣告品的創新和研發,對A/B測試系統、數據挖掘和分析、互聯網基礎架構等有深入研究。
而正是Google的履歷,幫助其敲定啟動資金。2014年9月,吆喝科技獲李豐和蔣濤共同領投了的110萬美元天使投資,這時,吆喝科技的核心團隊尚未正式搭建、品也處在idea階段。
“谷歌對我的影響很大——扁平化的公司結構、每個人對自己項目負責的管理模式、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為主導的企業文化。在吆喝科技,我們也會鼓勵和推動這種文化的發展。”王曄。
初識A/B測試
吆喝科技要做的是A/B測試業務。即便從全球範圍內來,A/B測試也是一個年輕的技術。盡管現在A/B測試已經廣泛地運用在美國互聯網企業的運營當中,但這一技術直到2008年開始才趨於成熟,全球第一家專注於A/B測試第三方服務的公司Optimizely直到2010年才成立。
Optimaizely由兩位谷歌品經理共同成立。根據CrunchBase披露的數據,Optimizely已經完成了6輪共計1.46億美元的融資。王曄透露,Optimizely現階段的估值已經達到了6億-7億美元。
Google是A/B測試領域的先行者,A/B測試的理念更是廣泛的用於Google的品策略中——几乎每一個品目錄都有多個項目在互相競爭,這樣,即使一個品失敗了,也有另一個(或另幾個)品能夠補上。
王曄在谷歌的導師是Diane Tang,后者是谷歌的Fellow(谷歌工程師級別排行中的最高級別),為谷歌A/B測試體系的最初搭建者;直接領導Varouj Chitilian則是Google的工程總監,更是王曄在A/B測試技術方面的領路人。
國內的一些大數據企業曾在2011-2012年間對國內的市場進行調研,結果是當時企業最大的需求仍集中在數據採集上;2014年,在海量數據積累的技術基礎上,數據決策逐漸成為企業的顯性需求。通過A/B測試來優化品的方法在國外已經被廣泛應用,現在這種代表先進生力的方法如同GitHub、Docker、APM一樣也正在逐漸被國內廣大開發團隊所接納。
“當傳統企業的老闆都開始大數據時,明大數據這件事情已經達到了它的全面普及的狀態了。不是採集數據、看到報表就可以,而是要利用它來幫助企業優化品、做決策,讓數據告訴團隊哪些元素、什麼樣的改變和決策會更受歡迎,進而提高企業的營收和用戶體驗。”看到A/B測試領域存在的市場需求,王曄越發按耐不住。
“之前三四年國內沒有一家第三方企業能夠做這件事情。如果門檻,那就是對技術的積累。”王曄,“估測國內有大概100個人能夠做基礎的A/B測試服務,但做得很精的全世界也沒有多少。”
從Googler到ExGoogler
王曄深刻地明白,從有創業的想法到真正做好一個企業之間有巨大的鴻溝。於是,2013年年底開始,王曄開始尋找各種機會回國進行調研,並在長達一年的時間中與時為IDG合伙人的李豐等投資人多次深度交流,並拜訪了LeanCloud創始人江宏等多位在中國國內創業的耶魯校友。
“准備創業之前,並不清楚什麼樣的市場和方向最適合我個人、最能給中國的企業帶來幫助,與李豐的交流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市場、適應環境、構建團隊。這是一個糾結的過程——到底應該做什麼、個人選擇以及合伙人的選擇,都是比較慎重的決定,需要做各方面的權衡。”李豐還介紹了CSDN創始人蔣濤與王曄認識,這也直接促成了與蔣濤向吆喝科技的聯合投資。
校友們的鼓勵也讓王曄更快做出辭職、回國、創業的決定。國內的朋友們告訴王曄,中國市場好的方面在於資本充裕、流動性強,但也存在“不容易找到人才,市場龐大但不容易打開”的問題。“這是消極的信號,但我會找到方法去解決。”王曄。
2014年吆喝科技成立時,中國企業在A/B測試方面也已經開始有所探索,百度、大點評、知乎等都是這一技術領域的先行者。但對於更多的中小規模的創業企業來,設立團隊進行A/B測試技術的探索,則顯得過於奢侈。
以Facebook的A/B測試系統為例,該公司從2011年開始進行A/B測試技術系統的搭建,40人的團隊用了近兩年的時間才設計出了滿足日常使用需求的品。到現在,Facebook可以實現每一次的改版對於多數的用戶而言“無BUG”,其根本的方法就是通過小流量的A/B測試,將效果好的改動廣泛推廣,將效果不佳的改動立刻放棄。
吆喝科技開發了一套以 A/B 測試為基礎的數據優化平台AppAdhoc.與互聯網企業自行研發A/B測試系統往往需要10-20個工程師相比,吆喝科技提供的A/B測試雲服務目前均為免費試用,預計在年底推出的商業版收費也低於企業聘請一位新手工程師的費用。
“我們是標準的企業服務,基本原則是按使用付費;用戶密集使用之后我們會推出月費、年費;深度合作企業以傳統的合同制進行。 除了廣告優化及代理服務外,未來我們可能會推齣電商優化諮詢和代理,游戲優化諮詢和代理等垂直領域的服務。”王曄。
破局中國A/B測試市場
回國之前,王曄對國內的A/B測試技術應用進行了調研,發現當時在運用該技術的中國企業不到10家,為了讓更多的創業者了解A/B測試的概念,吆喝團隊開始在創業和科技類媒體頻頻露面,在百度百科、知乎等知識分享平台上廣泛發布關於A/B測試的信息,通過CSDN的CTO俱樂部等行業圈子與技術人員交流A/B測試的行業發展。
“希望更多的人聽A/B測試工具,了解到這一應用已經在業界生巨大的影響,Google、Facebook等科技企業,甚至Zynga這樣的游戲公司已經非常依賴這個技術。效果比我們預想的好,很多很牛的互聯網企業都來我們這裏注冊了。”王曄。
收到試用申請后,吆喝科技篩選出使用意願強烈、品和服務與A/B測試技術結合空間廣的一批用戶進行深度合作,如樂動力、小紅書、野糖網、愛投資等。
“我們的種子用戶主要是一些年輕的、優秀的互聯網企業。大家都是年輕人,交流起來比較容易,可以互相分享經驗。”王曄。除初創企業外,吆喝科技的客戶名單中還有五糧液集團五糧創藝、滴滴出行、鬥山機械等“土豪客戶”。(編輯 林坤)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