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航天控股(00031):"華麗轉身",打造宇航服務旗艦

鉅亨網新聞中心


如果不是因為文昌要建中國第四個火箭發射基地,航天控股(00031,HK)位于發射基地一公里之隔的6100畝土地不會成為一座金礦;如果不是因為海南要建成國際旅游島,航天控股擁有的這座金礦成色不會這樣足。

 “今年之后,航天控股正式進入宇航業務和航天服務業務。”在2月4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公司總裁趙立強擲地有聲。彼時,公司宣布以1.13港元的價格配售5.14億股募集5.81億港元,用于海南文昌發射基地配套區項目一級開發所需資金,也從而拉開了公司“華麗轉身”的序幕,基于對公司未來的樂觀期待,數家知名的長期戰略投資者紛紛認購。

 然而,對于在香港上市、一直“養在深閨人未識”的航天控股而言,以文昌發射場綜合配套為主的海南項目,以及與母公司合資的深圳航天國際中心項目已全面啟動,進軍小衛星產業的號角也即將吹響。至此,過往只由注塑、智能充電器等科技工業為主的“只冠航天之名,而無航天之實”將轉變成名副其實的“航天軍團”。

 更值得期待的是,背靠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這棵特大型央企的大樹,隨著國企改革深化,國防資產證券化及大型央企整體上市速度加快,作為母公司唯一一家海外上市平臺,航天控股,未來存在著資產注入的預期。


 宇航業務:小衛星的大夢想

 21世紀的頭十年,航天控股立足科技工業,圍繞注塑、智能充電器、線路板和液晶顯示器等傳統主業精耕細作,取得不俗的成績。公司2003年以來,連續7年保持盈利,資產凈值按年增長,資產質量不斷提升;同時,債務情況長期維持較低水平,公司擁有一定數量的現金儲備;在去年那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中,公司整體實力并未受到重大影響。

 “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在做‘減法’,進行資源整合和瘦身運動,為在中國航天的戰略框架下重新定位而打基礎做準備。”公司總裁趙立強表示,在21世紀的又一個十年的起點上,航天控股人的戰略版圖已經形成,公司將在大股東“四大主業、八大基地”發展戰略的強力拉動下,在原有的科技工業之上、形成航天宇航業務的小衛星產業和海南航天發射場綜合配套的航天服務等新的主營業務。

 “大股東唯一直接投資控股的香港公司,是海外上市平臺,有重要的戰略作用;并且公司位于珠三角,輻射深圳和海南,有著天然的區位優勢;加上公司主席一職一直有由大股東核心領導擔任,有著強勢而有力的領導執行力。”中信證券香港一位分析師用“天時地利人和”來形容航天控股的戰略地位。

 因此,制定航天新型主業為公司的戰略發展藍圖也是公司發展的應有之義,小衛星產業成為主業之一更是未來發展的“大手筆”。

 小衛星的市場是廣闊的:據估計,2009至2018年期間,全球將建造并發射1185顆衛星,比前10年增長近50%。預計2009至2018年制造和發射衛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780億美元,估計當中有相當部份的增長將可能由小衛星產業所帶動。

 分析人士指出,小衛星的應用未來將成為司空見慣的事情。現代城市管理手段為大都市及城市群(如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政府進行科學管理提供及時、準確、動態的信息數據;發達地區和發展中國家通過小衛星建立自主的衛星能力。富商可以擁有個人的小衛星以滿足個性化需求。

 此外,跨地域的大型企業大型跨國企業(如石油、石化、煤炭、遠洋運輸巨頭等)通過小衛星建立內部監控、指揮管理系統科學研究及重大突發事件區域監控,從事氣候變化、新技術研究實驗任務,以及自然災害監測商業化運營的小衛星網以小衛星組成網絡平臺,建立新型商業模式和開展服務。

 因此,在如此廣闊市場面前,公司管理層將小衛星產業作為公司主業是審時度勢、與時俱進的戰略考量。

 對于外界認為資源整合的可能性,趙立強總裁解釋說,航天控股背靠航天,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在人才技術方面,中國航天在中國的衛星產業處于龍頭地位,具有重要的國際影響。航天控股可引入中國航天的人才、技術和相關資產,建立研發生產能力;同時利用公司在香港上市的優勢與世界小衛星產業的龍頭企業展開國際合作,開拓中國和海外市場。

 如果說,小衛星業務何時注入上市公司還是一個預期的話,已經動工興建的深圳航天國際中心項目則已經實實在在給公司帶來了客觀的收益。

 航天國際中心是位于深圳市后海灣區的寫字樓項目,按照中國航天與深圳市政府的合作協議,航天國際中心將建成中國航天的南方運營總部將以此為基地在深圳組建小衛星研發中心與中國航天在深圳興建的小衛星制造中心相配套項目總投資額約為17億元人民幣(含4.95億元人民幣土地成本),占地10,458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189,942平方米,預計于2012年落成。航天國際中心既是小衛星業務的研發平臺,也將成為公司的投資物業,為公司帶來長期穩定的經常性收益。

 據權威機構估計,2009年12月31日的土地價值約為13億元人民幣,物業建成后當年的價值約為44億元人民幣

 海南項目:會下金蛋的母雞

 海南航天火箭發射場綜合配套業務是公司未來發展的巨大引擎。隨著文昌發射基地的破土動工,中國人去海南看火箭發射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一座比美國肯尼迪發射中心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航天主題游樂園將會在2013年建成。

 “文昌發射場形成能力以后,原有的火箭將被無毒、無污染的新一代運載火箭取代。”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總裝備部副部長張建啟在出席基地奠基典禮時表示,他透露,中國正在研制的新一代運載火箭,不僅運載能力將有大幅提高,而且將更加環保。

 “用不了多少次發射,我們就可以收回航天發射場的建設成本。”張建啟說,文昌航天發射場處于低緯度地區,地球同步衛星發射后不需要進行太多的變軌就可以進入軌道,從而可以大大節約衛星的燃料,延長其使用壽命。以一顆通信衛星搭載30個轉發器、一個轉發器一年租金200萬元人民幣計算,延長兩年壽命產生的效益是驚人的。

 正是因為文昌發射場有著獨特區域優勢,加上其節省和環保,有關專家預計,文昌發射基地每年的發射能力達到10至12次。

 而公司的文昌發射場綜合配套項目,“作為世界上唯一與航天發射場毗鄰并與發射場同步規劃興建的主題公園,不僅擁有供公眾進入發射現場參觀的通道,而且還擁有多重太空體驗項目和太空育種植物園等主題。”在談到對這塊6100畝土地的規劃時,趙立強信心十足,他強調,以航天為主題的游樂將會帶來持續的參觀和體驗人流:“不要低估中國航天迷的數量,不要忽視青少年航天粉絲這個龐大群體。”

 而正是因對未來劇增人流而產生的帶動商業效應,很多分析師把該項目看成是一塊蘊藏豐富的金礦,是一只會下金蛋的母雞。

 事實上,除了未來主題公園建成后的收益之外,公司首先將收獲另外一筆“十分可觀”的土地溢價收益。

 根據公司與海南文昌政府簽訂的土地成片開發協議,航天控股占股65%股份的海南航天將是文昌發射基地綜合配套區6100畝土地的唯一主開發商。海南航天擁有土地一級開發權力,因此,對于航天控股而言,一方面分享土地通過招拍掛之后的土地溢價分成,另外一方面,則可對配套區內的商業項目進行招商引資和獨立開發。

 被“國際旅游島”概念裹挾的海南島目前的房地產熱浪灼人,土地的升值空間巨大,因此,該塊土地的增值收益對公司未來的利潤貢獻可以樂觀預見。據本月2日,海南公布的數據顯示,配套區所在的文昌市在航天項目帶動下,掛牌出讓土地519畝,成交價達6.61億元,最高單價為157.31萬元/畝。

 另外,據一家知名評估機構出具的評估報告顯示,以目前文昌的市場價招拍掛取得的收益保守估計在65億元左右,按照合同的分成比例,海南航天將在扣除開發成本之后,分享七成的溢價收益。

 同時,該機構出具的評估報告還顯示,配套區地塊的二級開發價值巨大,初步估計將有230億元的空間。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