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智庫:金融政策重點將從寬松轉向市場化改革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0-21 08:32
高級研究員 賀軍
如何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這是當前中國宏觀經濟政策要考慮的重要問題。金融政策作為重要的政策工具,曾被寄予了厚望,從去年11月開始,中國進入貨幣政策放松周期,但從今年前三季度的經濟增長形勢來看,松貨幣的政策效果並不顯著。政策部門和學界的分析都顯示,當前財政政策刺激與貨幣政策放松的政策效果都在明顯降低。說得直白一些,即使現在推出類似2009年的“四萬億”刺激政策,也產生不了當時的刺激效果。
原因何在?
在安邦咨詢(anbound)研究團隊看來,對於中國經濟這樣一個復雜的巨系統,導致宏觀政策效果不佳的原因肯定不是一兩個問題,而是長期積累的系統問題。中國經濟經歷了幾十年的高速增長,各種要素比較優勢正在消失,經濟增長方式面臨轉型,產業結構面臨深刻調整,快速城市化制造的各種問題需要消化,長期以來對民生與社會保障的忽視需要糾偏,市場秩序和收入分配方面的問題需要調整。具體到經濟和市場效率問題而言,當前最需要推進的,則是深刻的市場化改革。
我們注意到,李克強總理日前對金融領域做了系統講話。他指出,當前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要引導金融機構圍繞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創新服務方式,有效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援。一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信貸總量適度增長,加大定向調控力度,支援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小微企業,降低服務收費。二要加強對信貸的分類指導,做到有扶有控。支援先進制造等新興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升級改造,進一步改善續貸管理,對市場前景好、暫時有困難的企業不斷貸、不抽貸,對破產重組企業提供必要資金支援。三要發揮開發性政策性金融作用,加大對棚改、水利、中西部鐵路等領域的金融服務。四要發揮國家引導基金、政府融資擔保體系等作用,鼓勵金融機構積極提供適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培育經濟新動能。
對於貨幣政策,李克強總理表示,我國貨幣池子里的水不少,但向實體經濟傳導仍存在不少體制機制障礙,對此靠大水漫灌無濟於事,而是要依靠改革開放加以破解,提高金融調控和服務的有效性。一是推動形成多層次、廣覆蓋、差異化的金融機構體系。放寬金融行業準入,加快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和民營銀行,鼓勵互聯網金融依托實體經濟規範有序發展。二是健全金融產品市場化定價機制,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逐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三是突出加強制度建設,繼續積極培育公開透明、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多層次資本市場,規範發展區域股權交易市場,健全和完善債券市場格局,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四是推進保險業創新發展,增強保險保障、資金融通和財富管理功能,運用保險投資基金擴大有效投資,更好服務經濟發展。五是促進金融業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有序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進一步放寬外資市場準入門檻,用好自貿試驗區作為金融雙向開放的試驗平臺,推廣可復制經驗。創新外匯儲備使用方式,多種方式為“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提供全方位服務。
在我們看來,李克強總理的講話中透露了大量的金融政策資訊,值得金融機構、地方政府、企業高度關注。我們認為,李總理談金融存在一個主基調:從松貨幣轉向促改革——即中國未來的金融政策,要從單純的貨幣政策放松、增加流動性供給,轉向重點推進金融領域的市場化改革。從去年11月至今,中國的貨幣政策一直處在放松頻道上,而且頻率和力度都在不斷加大,但政策效果並不明顯,剛剛公布的三季度經濟增速跌破7%(只有6.9%),就是一個典型。在這種背景下,只靠松貨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從現實經驗看,中國市場上的流動性並不少,只要有投資熱點,立刻會引發資金追逐。
然而,中國金融市場的最大問題還是市場化程度不夠,“中梗阻”太多,使得央行寬鬆政策的貨幣供應,並未轉化為對實體經濟的融資支援。從李總理講話看,未來金融領域的市場化改革分為幾個領域:一是放寬金融市場準入,今後社會資本成立民營銀行可能更加容易。二是金融市場定價,隨著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人民幣的國內國外定價將會更加市場化。三是資本市場擴容,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還是會加快推進。四是金融業對外開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對外資開放資本市場等都會加大推進。
中國金融市場的問題並不只是貨幣政策松與緊的問題,在保持基本寬鬆的政策環境的同時,今後中國金融政策的重點將更多轉向市場化改革,消除很多不開放帶來的梗阻現象,從而提升貨幣政策的效率和金融資源的設定效率。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