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生活

高鐵駕駛昏睡 凸顯監理系統如同虛設

鉅亨網新聞中心


高鐵今天傳出駕駛員失能的重大事件,不過,監理機制似乎完全失靈,最後還是靠著旅客檢舉,列車進站停靠位置失準才曝光。監理作業系統形同虛設。如果不能委託獨立機關辦理事故調查,恐怕難以改善。

(彭群弼分析報導)


國內軌道監理業務長期以來都存在著球員兼裁判的畸形現象,發生事故後,無論鐵路或捷運,多半都是「自家人」調查,這樣的現象,也出現在營運三年的高鐵系統。採任務編組設立的高鐵局,雖受交通部委託辦理監理業務,但實際上,自高鐵通車營以來,無論是售票系統的烏龍,轉轍器的故障,一直到最新的「列車駕駛失能」事件,只要拿不到高鐵公司報告時,都只能兩手一攤,「建議希望改進」。這樣的現象,並不因為日前政府介入董事會,協助高鐵公司改善財務危機,而有所改變。

上個月二十四號高鐵列車發生駕駛失能的重大事件,高鐵公司並未在第一時間通報,因為,列車僅「短短延誤四分鐘」。三天後:4/27高鐵局接獲民眾檢舉,稱列車進入台中站時未能準確到位,要求高鐵公司提出說明。高鐵公司拖了兩天4/29,完成內部調查後,由「營運安全室」,向高鐵局第一組的承辦科長提出口頭說明。再過一個禮拜,5/6,才向副局長提出口頭說明,同一天,高鐵局長才聽說。五月七號將事故經過書面報告提出,距離事件發生已經相隔13天,闖禍的司機已經遭到解雇離開。

換言之,如果沒有民眾檢舉,或許,這起事故就在當事人被開除之後,成為一起高鐵的「茶壺裡的風暴」,外界無從得知,也不會被民意檢視。

公共運輸動輒搭載成千上百的旅客,攸關重大公眾利益,事故調查目的是要預防類似事件發生,因此必須將所有可能原因都一一釐清,參考航空事故調查國際間最重要的精神就是「調查結果不作為追究法律責任」的依據,也才能將許多空難原因釐清,採取必要作為。近年國際間紛紛將軌道事故也納入同一調查體系,以目前在台北召開的世界飛航調查主管年會,與會的二十多個國家,有三分之二以上都同時負責軌道事故調查。

如果台灣目前對軌道事故調查仍然繼續固步自封,高鐵局繼續扮演「伙伴關係」,想要寄望監理機關發揮作用,恐怕是緣木求魚。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