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揆:1/20和陸協商ECFA 每月去立院報告
兩岸網記者劉曉霞 台北
兩岸網台北1月8日報導 行政院長吳敦義表示,經濟部將在1月20日和大陸初步接觸,展開第一次兩岸經濟協議(ECFA)正式協商。吳揆說,預計每個月會將ECFA進展和內涵,和立法院報告,取得國會支持。
吳敦義下午和行政院記者舉辦新年記者會,吳揆以「盼」開頭,希望今年「冬去春來,景氣回春;和平發展,兩岸雙贏;社會融洽,台灣發光」,這是他對新的一年最深地期盼。
媒體追問,從ECFA到美牛,政府被外界質疑,政策論述、溝通不足,ECFA代言人由具本土形象或藝人就有辦法做到嗎?如何加強ECFA溝通?美牛議定書破局,是否會影響到ECFA談判?ECFA能否在上半年完成簽署?
吳揆表示,對於外界批評指教政府虛心接受,不過他認為這些批評有些公平有些不公平,任何一個政府應該有做與說的能力,只說不做就是做評論,只做不說就只是埋頭苦幹,他主張抬頭樂幹,不要埋頭苦幹。
吳敦義指出,ECFA本來就只是一個架構,他在國民黨任內擔任秘書長時做過民調,有7成民眾不知道ECFA,其中有29%支持,29%不支持。後來他擔任行政院長後,聽取報告才知道,ECFA早收清單就是關稅互免。
吳敦義說,「我有次去演講,就向在場民眾說明,我們賣給大陸產品,要繳90億美金關稅,他們賣給我們,我們只收12億美金關稅,乾脆就簽一簽,都不要收,大家就說趕快簽。」
吳敦義也呼籲ECFA受益者跳出來支持,他說,你愛、喜歡或支持就要大聲講出來,受益者要講出來,會擔憂受損者當然會大聲說出來,很多受益者在巷子裡講要簽,大街上就不講,目前民調有5成支持,2成多不支持,努力空間還很大。
吳敦義認為,全民溝通會比官員溝通更有效,尤其用淺顯的術語來溝通,至於ECFA在5月能夠簽當然是最好,大前提是國家需要、民意支持、國會監督,大陸也同意簽署。
吳敦義說,國家需要的確需要簽署ECFA,經濟貿易不是我們自我滿足,「門清不求人就可以」,國會監督要做到極致,要在憲政體制下權能區分,憲法許可的極致,讓國會監督發揮,會努力做。
談到美牛處理過程,吳敦義認為,給他們最大的啟示和正面的意義,美牛進口案也經過很長時間的評估,產生落差,行政部門都是從理性上去看,韓國最後簽約是我們最低標準,我們簽的比韓國還嚴格。
[NT:PAGE=$]
吳揆說,從學理、數理上,按照WTO、OIE的規矩都在標準以上,希望且自己假想可以得到國人的支持,用很科學數據去說明,這樣的說明和老百姓不同國,老百姓還是覺得不安全。他認為,政府說明要和老百姓同國,用感性的角度去體會民眾的感受,這是美牛案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教訓。
吳揆說,民眾不知道ECFA是什麼,你要用民眾聽得懂的語言來說明,只能用很白的話說明,要和國民同呼吸,用國民的想法為想法,用國民的心呼吸,設身處地才能有同理心,這門課很重要,不然以後還是會踢到鐵板。(記者:劉曉霞)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