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新興,周期行業誰將脫穎而出?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8-07 11:17
●7月估值修復體現的是市場預期超前性和實際經濟復雜性之間的差異。市場預期過度悲觀,而實體需求延續,庫存加劇波動。并且,流動性轉折、政策趨穩、經濟預期修正共同引發一輪周期性修復。
●在經歷了一輪普遍的修復式反彈之后,市場會趨于分化。我們建議選擇中期盈利增長相對確定、行業基本面存在改善預期的行業作為配置方向。
●未來1-2個月,我們相對看好必需消費類的白酒、醫藥、品牌服裝,及新興產業中的新能源;可選消費的一線地產、航空;弱周期類的銀行、水泥、煤炭、建筑。
市場估值修復的背后
從實體經濟層面看,今年2季度工業生產出現了相對較為明顯的下滑,從而令GDP指標在同期出現較大程度下滑。觀察需求指標,消費、投資、出口依然處于相對高位,下滑幅度看起來并不嚴重。一些產業在2季度去庫存的行為是一個解釋。一方面,去庫存可以理解為面對2季度的調控措施,很多行業進行的主動調節;另一方面,可能也存在著節能減排政策下,一些高耗能行業被限制的原因。
我們來觀察庫存變化。從PMI數據看,先是經歷了原材料行業去庫存,到7月份產成品也已經開始去庫存進程,“新訂單-庫存”指標會體現得更為明顯一些。從工業企業的產成品庫存數據看,存貨周轉率一直在提升,6月份有進一步的上升。這反映在這一輪經濟景氣中,企業對產成品庫存的擴張一直保持比較謹慎的態度,庫存調整較快。庫存累積方面,可能主要是原材料庫存會多一些。同時,我們看到在工業增加值的細分行業中,6月份的大幅下滑主要是由煤炭、鋼鐵、有色等少數原材料行業的下滑引起,可以理解為企業進行了原材料庫存的消耗。
對于市場預期,我們可用基金倉位和基金配置作為觀察指標。今年2季度,基金倉位出現近10個百分點的下滑,下滑力度前所未有。基金大幅減持周期類,增持穩定增長的消費類和政策支持的新興產業類,配置比重上都出現了系統性的上升或下降。
市場預期,今年2季度末,經濟會出現較為明顯的下滑,甚至不排除二次探底的風險。但現實的數據是,2季度需求面體現得相對強勁。工業生產放緩主要受到去庫存因素的影響,取而代之可能是經濟體現出“軟著陸”的特征。因此,在市場預期和現實之間存在著一定幅度的階段性差異。
與此同時,我們看到7月份流動性層面出現一定程度的改善。由于整體經濟景氣延續,企業利潤和中期業績還維持在相對高位,由此引發一輪估值修復式的反彈。 估值修復的背后是市場預期超前性和實際經濟復雜性之間的差異,尚未有力量能夠構成趨勢性的驅動。
經濟軟著陸 把握結構性機會
市場面:震蕩格局中尋找結構性機會
回顧自2008年低點以來的市場,首先是政策強力驅動型上漲,以水泥、機械為代表的投資拉動型行業率先復蘇。緊接著,隨著銀行流動性大舉寬松以及經濟呈現出復蘇態勢,以煤炭、鋼鐵等資源和原材料行業開始上漲。不過,經歷第一次信貸動態微調后,市場急跌,之后受益下游需求回暖的消費股開始表現。第二次以存款準備金上調為特征,市場下跌,之后是以主題類新興產業公司開始表現。第三次以房地產政策緊縮為特征,市場大幅下挫至低位,之后是周期性行業的修復。
由此可見,在政策、流動性、經濟同向波動時,市場才會有趨勢性的表現,往往是以周期性行業為主。在以上因素處于相對穩定狀態或預期之內狀態下,市場更多體現出震蕩特征,從中尋找一些結構性機會。
經濟面:宏觀經濟實現軟著陸
根據我們宏觀組的判斷,7月份工業生產下滑的速度開始放緩,企業去庫存階段性上會有所緩解。下半年經濟的回落不會帶來經濟的硬著陸,需求的延展性使得整體經濟的波動性可能不會很大。
對于通脹,近期農產品、豬肉價格持續上漲。據此推斷,7月CPI將有一定的環比上升。但豬肉和糧食存的庫存比較充分,存在調控余地,部分商品的結構性上漲不會演變成全面的通貨膨脹。我們維持,在CPI持續環比上行之后,于今年4季度開始回落的判斷。
今年下半年,整體流動性都會處在相對平衡狀態。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將會比較適度,最松的時候或已過去,但緊縮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由于4季度存在中秋國慶的貨幣投放因素,及11、12月大量財政性存款的釋放問題,總體來看流動性至多出現短期波動,而不會明顯出現再度快速緊縮。
我們預期,未來5年平均潛在增長率水平大致位于9%。總體判斷是軟著陸、結構調整,經濟增長速度放緩,預期2011年GDP增速為9.3%。宏觀經濟在今年3季度會見至底部,并且這個下滑已經被市場所預期。由此來看,我們認為前期市場低點也許就是中期的底部。而且,看起來經濟下滑的幅度似乎也會趨于平緩一些。
業績面:利潤確定性有所提升
從全國國有企業和22個地區工業企業,以上兩個口徑統計的利潤數據來看,截至今年6月份,工業企業收入依然維持高位穩定,顯示需求面總體還是維持景氣。利潤率趨于穩定,利潤增速在基數的作用下開始回落。
在經濟軟著陸的前提下,按照目前的利潤增長態勢,其是處于我們預測較好水平區間,這使得我們原先對今年利潤增速18%預測的保障性升高。與此同時,如果經濟下滑的勢頭并不十分顯著,則盈利預測還存在一定幅度的上調空間,也就是從悲觀場景向基準場景靠近。
根據我們中期策略報告對盈利以及估值的測算,市場低點在上證指數2300點,高點取決于今明年盈利的組合,相對樂觀的情景下,對應上證指數2900點。
行業分化中應擇優而棲
根據自2009年以來,市場對大類行業的定位,我們可以把行業分為3大類:首先,周期類、大市值行業。此類行業與投資出口相關性高,更多受到實體經濟、流動性、政策的驅動,對指數影響大。其中,包括偏弱周期類。其與偏強周期類的區別主要是盈利的波動。我們看到,煤炭、水泥、銀行、建筑等近幾年盈利的波動性相對較小。究其原因,與行業庫存量小、行業集中度高、需求帶動明顯有關。而且,估值水平在市場中最低;另外還包括偏強周期類。主要是鋼鐵、有色、航運、造紙、工程機械等原材料和投資品行業,有庫存因素、產能較高、需求彈性大的特點,盈利波動體現得比較劇烈。估值水平在市場中排第三。
其次,消費類符合中期結構調整的方向。受居民收入提升和國家政策引導的支持,此類行業盈利穩定增長,估值也相對較高。其中,包括可選消費類,指的是房地產、家電、轎車、航空等。受下游消費意愿帶動,此類行業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特征,利潤會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動。估值有彈性,在市場中排第二。另外,包括必需消費類,指醫藥、農林牧漁、商業、食品飲料等。受消費帶動,此類行業盈利增長相對穩定。估值處于高端,在市場中排第四。
第三,新興產業受政策驅動的特征相對明顯,由于國家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過程中,對新興產業會有特別的扶持。具體說來,新興產業包括電子元器件、信息設備、信息服務、電氣設備等,涵蓋了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領域。市場對此賦予較高的估值,是目前市場中估值最高的板塊。
匯總各大類的2010估值分布看,首先,偏弱周期類估值最便宜。其中的銀行在10倍,其余在15倍左右;其次,可選消費類在18倍左右;第三,偏強周期類在17-26倍間;第四,必需消費類在26-32倍左右;最后,新興產業均在30倍以上。
偏弱周期VS偏強周期 估值帶來安全邊際
我們認為,偏弱周期中的行業估值處于市場的底部,由于其盈利增長的相對確定性更高一些,因此在周期股中是相對好一點的選擇。 偏弱周期行業中的煤炭、水泥等,價格體現出更突出的穩定性。其更容易受到政策松動的驅動,盈利增速的穩定性相對更高。對于銀行股,估值顯著低于其他所有行業,可能隱含了投資者對銀行股資產質量和中期增長的擔憂。不過,由于銀行股顯著低于市場的估值以及基金超低持倉,不排除在經濟軟著陸逐步兌現的情況下,會產生一波修復行情。
從估值角度看,偏強周期并未隱含充分的悲觀預期。因為其盈利波動性很大,7月份主要是跟隨市場修復。從周期驅動看,這些行業只有在經濟出現較強的上行信號下,才會有突出表現。基本面上,整體較高的庫存在未來還是存在一定的壓力。并且,在未來投資,尤其是房地產新開工會逐級下滑的情況下,行業需求會受到中期抑制,難以看到基本面出現持續改善。
必需消費VS新興產業 長期經濟轉型必配品種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期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將得到持續需求推動的領域,這部分是必須配置的,市場也已經超配。對于必需消費而言,在行業整體估值相對合理的情況下,更多的還是在于自下而上選擇公司,即有競爭優勢、有成長空間的企業。我們相對看好醫藥、白酒、品牌服裝。 白酒具有提價因素的刺激,并且龍頭企業的估值目前看還是相對較低。 醫藥股仍然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短期的政策影響不構成賣出理由,核心公司值得持有。至于品牌服裝,對零售終端(紡織服裝零售)看好,今年打折力度是較低的,居民消費意愿上升。8月以來,品牌服裝春夏裝訂貨會將陸續開始。我們預計增速不會低于上半年訂貨會,可能構成一波行情的催化劑。
同樣,新興產業也是市場普遍關注的焦點。因此,機會來自于政策層面的驅動,以及自下而上對各細分行業公司的挖掘。 我們相對看好新能源的表現。如在風電接入方面,加大新能源并網方面的投資將是能源戰略勢在必行的一步,儲能、補償、低電壓穿越、自動發電控制等接入技術進入黃金發展期。
未來1個月,我們相對看好必需消費類的白酒、醫藥、品牌服裝,及新興產業中的新能源;可選消費的一線地產、航空;弱周期類的銀行、水泥、煤炭、建筑。
可選消費 景氣度提升 一線地產股收益可期
可選消費類可能也需要作一個區分。 由于去年的政策刺激,汽車、家電業出現了景氣度很高的井噴。目前轎車銷量已開始有所下滑,對應的庫存指標開始上升。家電依然處在高位景氣狀態,但超預期的可能性不大,一些天氣因素導致熱銷的品種除外。我們認為,未來一段時間,景氣進一步改善的空間有限。
我們認為,未來房地產銷售存在改善的可能。這種差異可能在于,房地產受到政策影響,壓制了需求,目前地產的銷售處在相對的底部區域。并且,居民購房的意愿并未完全消退,在經歷了3個月對政策的觀察期之后,對房價的預期會趨于穩定。
在我們的邏輯鏈條里,房地產銷售是比較關鍵的指標。根據我們對庫存的模擬測算,4季度就會有較多的地產供給。由于過去一段時間高企的新開工率,這個高位庫存將在明年上半年持續。我們目前預期,未來幾個月房地產銷售會逐步走暖。基于政策穩定和價格穩定下的需求釋放,尤其是在銷售處于底部的一線城市,存在相對明顯的改善空間。因此,我們建議,關注未來一段時間內一線地產股的相對收益表現。
4季度之后的房地產庫存是風險因素之一。如果銷售不能穩定維持在相對景氣的水平,則意味著地產市場存在壓力。另一個風險因素是,在銷售回暖的情況下,房價再次出現較大漲幅,從而導致政策緊縮。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