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者就“十二五”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獻七策
鉅亨網新聞中心
北京大學經濟專家建議,可將“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增長率的預測目標初步定為7%左右,在“十二五”期間,要注重投資的規模擴張與結構優化并重,在穩定出口增長的基礎上優化進出口結構。
據中新社5月8日報道,在5月8日此間舉行的《中國經濟增長報告2010》研討會上,北京大學經濟專家建議,為穩妥起見,可將“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增長率的預測目標初步定為7%左右。同時,并就這一期間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提出七條政策建議。
《中國經濟增長報告2010》是北京大學中國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增長研究中心推出的第7本年度報告。該報告“從需求管理到供給管理”入手,分析中國宏觀經濟調控所發生的深刻變化,以及從“十一五”到“十二五”的走勢和前景。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劉偉等撰稿者認為,目前中國仍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經濟快速增長仍有較大潛力,而經濟發展不平衡、城鄉差別、地區差別、第三產業發展滯后等,均為經濟增長留下較大空間,但也存在諸多困難和障礙。
為此,他們建議,在“十二五”期間,第一,要注重投資的規模擴張與結構優化并重。
第二,做好促進消費需求的“加減法”。一方面,要積極促進城鄉居民增收,做好促進消費需求的“加法”。應進一步調整政府、企業與勞動者之間收入分配關系,使收入分配向勞動者傾斜。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消除阻礙消費的政策障礙,做好促進消費需求的“減法”。包括完善各項社會保障制度,減輕稅費負擔等。
第三,在穩定出口增長的基礎上優化進出口結構。
第四,積極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包括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堅持把服務業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重點等。
第五,進一步深化所有制結構調整。一是要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優化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布局和結構;二是進一步放松非國有經濟在行業和經營領域上的限制,繼續把競爭機制引入銀行、鐵路、民航、郵政、電信等領域,使非公有制經濟與其他企業享受同等待遇;三是要繼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通過稅收減免、信貸貼息、教育培訓、市場培育等方式支持對就業吸納能力比較強的中小企業給予大力支持。
第六,進一步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
第七,以公共服務均等化解決區域發展差異問題,真正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諧。
(馬龍?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