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央企“紅名單”下發 萬科等憂心信貸斷流被波及

鉅亨網新聞中心


銀監會新聞處負責人回應,證實央企"紅名單"下發。萬科、綠地、龍湖等“非央企”房地產企業普遍擔心,信貸斷流波及自身。

中新社援引新聞晚報12月7日報道,有報道稱,監管機構日前向商業銀行下發了一份房地產央企“紅名單”,要求商業銀行只能對名單上的部分房地產央企進行信貸支持,對于非支持范圍內的房地產央企,商業銀行不得提供新增房地產開發貸款。昨晚,銀監會新聞處負責人回應稱,今年9月,銀監會向銀行下發了主業含房地產的中央企業名單,要求銀行加強對房地產企業開發貸款的貸前審查和貸后管理,加強風險管控工作。一些不在“紅名單”之列的民營房地產企業則擔心,信貸斷流恐波及自身。

“紅名單”外央企停貸

昨天,來自《中國證券報》的一則報道稱援引銀行人士的話透露,銀行已根據監管部門下發的“紅名單”,要求分支行對名單中所列示的16家房地產央企提供房地產開發貸款的授信額度。原則上不得對16家以外的央企提供新增房地產開發貸款。 “紅名單”上獲批的這16家央企是: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公司、中國保利集團公司、華僑城集團公司、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另外還有,中國中化集團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五礦集團公司、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中國港中旅集團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華潤集團有限公司、南光集團有限公司等。


該報道引用某銀行人士指出,銀行已經根據監管部門下發的“紅名單”,要求分支行對名單中所列示的16家房地產央企提供房地產開發貸款的授信額度,對除了16家之外的房地產央企,存量貸款要采取保全措施,盡早回收。存量到期收回的,項目貸款無法續貸。目前監管機構預先布防高風險房地產企業。對于存在高價購地、跨業經營、過度擴張、負債率偏高等問題的高風險房地產開發企業,應密切關注其經營狀況,一旦資金回籠出現緊張,應及時采取保全措施,對有土地閑置、改變土地用途和性質、拖延開竣工事件、捂盤惜售等違法違規記錄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應停止對其發放新開發貸款和貸款展期。

意在加強開發貸款管理

國資委今年3月就曾發出 “清退令”,要求78家非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逐步退出房地產業務。但現在已過去8個多月,僅有中遠集團、中國航天、中石化、中石油等7家央企掛牌轉讓其不足20家地產子公司的股權,剩余71家央企超過200家地產公司至今未見動靜。這78家央企旗下共有房地產子公司227家,約占央企全部三級以上房地產公司數量的60%,資產總額占比15%,銷售收入和利潤占比為15%和7%。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按照目前央企房地產板塊資產總額6607億元計算,要求清退的78家央企的房地產資產總額約為991億元。這也意味著,有近千億元房地產資產被滯留在78家央企內部。

就此,銀監會新聞處的這位負責人6日晚間表示,為使銀行業金融機構切實貫徹《國務院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有關“嚴禁非房地產主業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參與商業性土地開發和房地產經營業務”的要求,今年9月,銀監會向銀行業金融機構下發了主業含房地產的中央企業名單,要求加強對房地產企業開發貸款的貸前審查和貸后管理。

今年10月26日,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銀監會2010年第四次經濟金融形勢通報會上曾強調,要高度關注房地產貸款風險。嚴控大型房企集團貸款風險,預先布防高風險房地產企業風險暴露,并在把握風險收益的基礎上,合理滿足中小戶型、中低價位房地產開發貸款需求,繼續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

民企憂心信貸斷流波及

分析人士認為,銀監會這一表態,一方面表明,市場風傳的房地產央企“紅名單”確實存在。另一方面,也表明金融業對央企逐步退出房地產業務進程之慢的憂慮。更重要的,近期國內一線城市的房價仍然堅挺,與市民期盼的實質性下調相距甚遠,部分城市房地產央企高價拿地現象有所“回潮”,銀行業此舉意在為調控中的樓市再度降溫。

事實上,隨著調控不斷深入,包括上海在內的國內一線樓市觀望再起,市場交投陷入停滯。新開樓盤不能迅速去化,新拿土地不能馬上開發,受此影響,不少房企的資金鏈已經亮起“紅燈”。關注房地產的貸款風險,防范由于房價下跌、房屋滯銷等而可能引發的房企不良貸款驟升的壓力,成為金融監管部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記者隨后連線滬上萬科、綠地、龍湖等“非央企”房地產企業,得到的回應大多一致:不清楚有 “紅名單”存在,擔心信貸斷流波及自身。盡管沒有資格登上這份 “紅名單”,但隨著中央抑制通脹之堅決,貨幣政策由“適度寬松”轉為“穩健”,存款利率、準備金率上調以及預收資金監管等動作頻頻,金融領域嚴控放貸規模,無論是央企還是民企,均受到開發信貸收緊的波及。

(徐志嬌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