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中國未來5年或投10萬億元發展戰略新興產業

鉅亨網新聞中心


消息人士稱,未來五年,中國政府將出資10萬億元人民幣或1.5萬億美元,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對于中央投資資金支持的具體方式,會是一種政策和資金投資方式組合,而不是簡單的政府資金投資。

綜合媒體12月6日報道,上周,有海外媒體報道稱,未來五年,中國政府將出資10萬億元人民幣或1.5萬億美元,發展戰略新興產業。這在市場引起軒然大波。


所謂“戰略新興產業”,是今年8月份國務院確定的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七大產業。目前中國政府正在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這是中國“十二五”規劃的一個“子規劃”。

國家或每年多投兩萬億新興產業受投資界青睞

據國際金融報援引消息人士稱,我國相關部門正考慮未來5年在七大新興戰略產業每年最多投資2萬億元。

事實上,在上述消息傳出前,國家相關部門已經在今年10月中旬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明確將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七個產業確定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決定》明確將在財政、稅收和金融等方面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另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一位參與該規劃起草的人士透露,該規劃大約要到明年“兩會”之前正式定稿公布。目前市場傳言的10萬億元投資規模,還不明確是否最終會寫入產業發展規劃之中,對于是否設立一個這樣的投資總額目標還有爭議。實際上更為重要的是,對戰略新興產業的支持,將不是簡單的政府投資支持,而是包含一攬子政策框架。

多大規模資金支持?

“這個匡算類似于此次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4萬億’計劃。”前述參與規劃起草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解釋。

他說,所謂4萬億計劃,真正由中央政府投資的規模和比例,只有1.18萬億元,不足30%。其余都是地方政府、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等的參與,包括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持。此次戰略新興產業的資金匡算,也是按照這種模式——“中央政府投資規模會有多少,帶動多少社會資金”,做一個匡算。

這位人士尤其強調,目前市場傳言的1.5萬億美元或10萬億元人民幣匡算,還沒有最終明確,而且最后定稿的規劃里,是否明確出現這樣一個累計投資目標,都還有爭論。

實際上,對于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目標,目前牽頭制定規劃的發改委已經提出了一個“三步走”目標:第一階段,到2015年,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8%左右;第二階段,到2020年,比重達到15%左右;第三階段,到2030年,戰略新興產業的整體創新能力和產業發展水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資金怎樣支持?

對于中央投資資金支持的具體方式,這位人士透露,會是一種政策和資金投資方式組合,而不是簡單的政府資金投資。

“對于類似于大飛機公司這種模式,也有人建議,比如在半導體芯片領域成立這種大公司。但這種屬于個別領域,不適合推廣,大飛機項目也有其特殊性。”這位人士透露,目前可以明確的資金支持方式有兩種。

一是由發改委主管的,有一個支持基金,如果企業在科技上有突破,進行大規模生產,符合條件的企業可以提出申請,國家進行投入。這筆基金的規模會放大。

二是由工信部主管的,有一個企業技術改造基金,企業在戰略新興產業領域,增加或改造設備,可以向這里提出申請,支持技術改造。這種基金的規模也會擴大。

據了解,《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由發改委牽頭,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財政部、商務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部委主要參與其中。

一攬子支持政策

在對戰略新興產業的具體支持政策上,這位參與規劃制定的人士表示,可以對支持政策進行歸類:

第一,稅收支持政策。比如,對戰略新興產業相關企業,施行稅收減免政策,在享受“三免三減半”政策(符合條件企業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四年至第六年減半征收)之后,有望繼續減征企業所得稅。

目前我國普通企業所得稅率是25%,高新技術企業稅率是15%,繼續減半之后,有望實施7.5%的低稅率。此外,稅收政策還包括,研發費用的1.5倍所得稅抵扣,即如果企業投入研發費用1000萬元,所得稅抵扣或少繳納1500萬元。

第二,消費端補貼。包括新能源企業消費的客戶端補貼、太陽能發電使用方的客戶端補貼,以及企業采購戰略新興產業相關產品,對應的增值稅部分抵扣等。

第三,政府采購類支持政策。比如今后政府對公共企業、路燈等類似產品的采購,優先采購戰略新興產業類產品。

第四,國家對企業研發的支持。過去中國的國家級工程實驗室,都是設立在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今后有望在企業也設立國家級工程實驗室、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國家也會有一些大型科研項目放到這里,有相關的配套資金支持。

第五,吸引人才政策。包括目前組織實施的“千人計劃”等,吸引人才的主體可以是企業,由政府提供相應的人才支持。

警惕過度投資

前述參與規劃制定的人士透露,在中央和地方全力推進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同時,也要注意一個傾向,就是警惕一哄而上、產生過度投資。“在太陽能、風能設備領域,風電設備、多晶硅等,工信部和發改委曾就潛在過剩問題提出過警告。”

(付影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