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警惕污染大戶變身新能源企業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11-23 09:39

一家“新能源”企業與一個村莊的鉛污染,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本報近日以“新能源是綠色還是黑色”為題,報道了山東超威電源有限公司(下稱“超威電池”)遇到的麻煩——這家企業被認為是造成山東寧陽縣罡城鎮辛安店吳家林村鉛污染的罪魁。

吳家林村村民普遍血鉛超標,甚至出現“咬人”的孩子,這樣的事實讓人揪心。該村村民自發組織起來,與地方環保部門及相關企業進行艱難接洽、博弈,業已成為當下農村生態的一個縮影。

在過去若干年間,有關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之間的矛盾,人們已經耳聞太多。伴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增長,提醒環境成本代價太大的聲音也越來越響亮。這一次,輿論把目光聚焦到了新能源企業身上。并非全是綠色的新能源項目,在給地方經濟帶來增長的期望時,卻在不經意間污染了大地與天空。

從本報記者揭示的情況看,作為鉛酸電池的生產者,超威電池能否被冠以新能源企業本身就值得懷疑。當然,這屬于另外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從超威電池看開來,以更廣闊的視野審視新能源企業的環境代價,我們則可以驚訝地看到,當下披著“新能源”外衣卻對周邊環境造成嚴重傷害的企業,遠不只是一家兩家。

比如,安徽省環保部門在第三季度巡查中就發現,當地一家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生產廢水直接外排,COD嚴重超標,部分生產線未履行環評審批、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手續,新能源企業成為污染大戶。又如,在河北保定,一家生產高純多晶硅的新能源企業,由于在生產過程中不斷釋放出難以忍受的難聞氣味,也被當地村民憤怒投訴。

新能源,是指傳統能源之外的各種能源形式,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水能和海洋能等能量,以清潔、環保、可再生的形象為世人所識。學界曾普遍認為,相比傳統能源,新能源具有污染少、儲量大的特點,對解決當今世界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和資源,特別是化石能源枯竭問題具有重要意義。現在看起來,針對新能源企業可能的污染禍害,也絕不可掉以輕心。

這幾年間,在商業競爭愈加激烈的背景之下,為了“跑馬圈地”,新能源項目在各地的一哄而上,是一道無法忽視的“風景”。誠然,發展新能源是大的方向,這個方向沒錯。但是,許多項目過于功利、不計社會代價地迅速上馬,已經導致了一些問題的出現。

可以看到,在太陽能、風能相關產業領域,一些企業因盲目跟風而陷入經營困境的跡象已較明顯——一方面,各地重復上馬項目導致同類產品可能的產能過剩,另一方面,在新能源的名義之下,環境成本與代價少人問津。新能源的發展,本應著眼于未來,遺憾的是,一些項目依舊沒能跳出傳統發展模式的“窠臼”,依然未能遵循科學發展的觀念。

其實,有識者已經清醒地看到,新能源也有可能導致新污染。一位兩院院士就曾多次呼吁,必須警惕新能源加工過程中的污染現象。任何一種新能源,即便終端使用是清潔的,但其加工過程是污染的,也不能稱之為“清潔能源”。這意味著,發展新興產業,同樣需要保留一份質疑與警惕之心。

新能源項目上馬導致污染問題,原因并不復雜:其一,一些地方政府在政績的驅動下,功利心過強,急于上馬項目卻疏于監管,環境監測往往走過場,有些時候,甚至明知新項目開工會導致污染問題,也裝聾作啞;其二,當事企業簡單盲目奉行股東利益最大化原則,資本對利潤出現病態的追求,而對嚴重的負外部效應不管不顧。

毫無疑問,這個世界需要綠色(而不是黑色)的新能源企業。那些頂著新能源的光環卻與清潔、環保的形象背道而馳,甚至是以污染環境為最終結果的項目,與一直抵制的“兩高一資”項目又有什么本質區別?在整個經濟發展方式必須主動轉型的大環境之下,新能源企業理當為經濟轉型樹立環保標桿,而不是成為新的污染源。

回到超威電池事件上,當務之急,有關部門必須給出確切的結論,即超威電池與村民普遍的鉛污染之間能否畫上等號,再談善后之事。保護一方百姓的身體健康,避免民眾無辜受到環境惡化的禍害,這是地方政府的起碼職責,也是公司組織起碼的社會責任。

文章標籤

鉅亨號貼文

看更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