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雙連呼吁政府在內蒙古建設三條特高壓線路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趙雙連在2010中國國際煤炭發展高層論壇提出三點建議,建議堅持煤從空中走發展戰略,呼吁國家“十二五”在內蒙古建設三條特高壓線路。
新華網北京10月27日電 10月27日由國家能源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共同主辦,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國際交流合作中心承辦的2010中國國際煤炭發展高層論壇在北京隆重開幕,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趙雙連在會上致辭。
趙雙連表示,內蒙古自治區是中國煤炭、風能、太陽能以及天然氣的生產大省,去年煤炭產量6億噸,預計今年達到7億噸。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內蒙古自治區已經成為中國煤炭生產的大省,同時無論從生產規模、科技水平、管理等方面,在中國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尤其是煤炭的產業化發展,已經奠定了初步的基礎。在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等重大科技創新上已經有了歷史性的突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我們作為最大的煤炭產區,希望國家及其煤炭行業在煤炭產業發展方面形成一個發展的共識。中國是煤炭生產和消費大國,研究能源問題首先應該研究煤炭問題,而研究煤炭問題首先應該研究煤炭的結構。內蒙古自治區既要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安排煤炭的生產,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又要瞄準世界煤炭發展的先進水平,加快產業升級,減少資源消耗,進行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們“十二五”在煤炭領域有三點想法供大家參考。
第一,促進煤炭產業的規模和可持續發展。按照大基地、大集團、大產業的發展思路,繼續鼓勵企業之間資源整合,鼓勵大企業,無論是國營還是民營,實現煤、電、化一體,堅決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十二五”我們將緊緊圍繞五千萬噸級以上的大型煤田、百萬噸以上的礦井來重組企業、重組資源,使我們現有的煤炭企業減少一半以上。但是我們更加重視和建議,煤炭行業要研究新世紀“十二五”煤炭發展的市場化機制。科學技術裝備水平的國際化,應該伴隨著煤炭生產市場化的國際化。因此,我們覺得煤炭領域還應該在煤炭產業化發展、煤炭市場體制化發展、煤炭資源有償機制、煤炭資源價格形成機制、煤電交易機制、碳排放交易機制、再生資源不可拒絕承接機制、電力交易多邊機制等方面進行研究,使中國煤炭真正進入市場化運作的體系。
第二,中國煤炭發展應該進行結構調整,更多的促進和發展煤炭清潔化利用。我們始終認為,中國的煤化工剛剛起步,發展不足,后勁強烈,我們的看法是:1.煤化工在中國首先應該掌握高科技領域的創新,要有一批符合中國國情的、成熟的煤化工企業,我們要掌握這個先進技術。2.煤化工的發展不可能沖擊石油化工,只是對于石油化工的補充。3.煤炭富裕區大多在中國的西部,發展煤化工產業是對西部特色產業振興的重要渠道。4.通過煤化工產業的發展,可以充分發揮和利用境外資源,實現國際貿易和技術交流合作。
第三,堅持煤從空中走的發展戰略。最近一段時間,京藏高速內蒙古至河北段大堵車,其中重要原因是煤炭運輸,價格也因為運輸成本而增加200元。中國的煤炭主要在西部,而市場主要是在中國的中東部,跨地區、長距離運輸能源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們認為,鐵路運輸優于公路,而更加有效的運輸是煤從空中走,煤電轉化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比如說我們算了一筆帳,送電的成本要遠遠低于公路和鐵路運輸將近0.08元,而且坑口電場大多數是煤矸石的消耗。我們看到一些專家對于特高壓建設的成本提出質疑,我們認為那是不全面的。這些專家只是算了一些表面的經濟帳,而我們更應該算科學的綜合帳,算一算社會帳,算一算歷史的欠帳。所以說,我們認為應該算一算西部的發展帳、生態的補償帳、資產枯竭城市的發展帳、東部建電場的環境容量帳。因此,我們積極呼吁國家“十二五”在內蒙古建設最少三條特高壓線路,如果三條特高壓能夠外送3,000萬裝機,就能折合一億噸煤,同時還能減少東部地區近80億元的成本,最重要的是帶動西部地區一千萬的風電送出,只有這樣才能符合科學發展的要求。
(尹薇薇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