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投資將走向細分化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國內A股市場表現得不盡如人意,債券市場也是命途多舛,從貨幣政策的持續緊縮到城投債事件等,都對基金管理者提出了挑戰。那么2012年債券市場又會有何新的變化呢?細分市場投資或將成為新的趨勢。
我國債券流通市場從1981年國家恢復發行國債開始起步的,其后經歷了實物券柜臺市場、上海證券交易所為代表的場內債券市場和銀行間債券市場為代表的場外債券市場三個主要的發展階段。可交易的品種也是隨著市場的發展逐漸豐富起來,比如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們基本上還只有國債;2000年之后央票逐漸承擔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08年以后信用債有了較好的發展,除了高等級的國家級的債券外,還有一些有爭議的城投債,高速公路公司發行的債券也進入到市場中來。而隨著債券市場的進一步的完善以及交易品種的豐富,債券市場總市值已超過20萬億,和滬深A股總市值25萬億已非常接近,債券基金的投資空間也是越來越大,并進而成為影響市場的重要力量。
債券基金是一種低風險的公募基金產品,主要投資標的分為三類,即利率債、信用債以及可轉債。利率債近乎無風險產品,主要包括國債和金融債;信用債屬于中低風險產品,主要是指企業發行的公司債務;可轉債風險較高,是由企業發行的在滿足一定市場條件下可以轉換成股票的一種債券,所以可轉債很多情況下是跟隨股市的漲跌而漲跌的。這三類標的有兩類屬性,利率債和信用債屬于債券屬性;而可轉債可以歸為權益屬性。
由于債券基金涵蓋了債券屬性和權益屬性兩大投資方向,所以在不同的市場上有不同的盈利模式:在經濟好的時候,投資權益屬性標的會比較好,因為企業盈利上升股票上漲;在經濟不好的時候我們會投資債券屬性標的,這是因為一方面經濟環境不好,企業投資意愿下降,借貸需求下降,與之相伴的往往是利率也會下降,另外一方面避險基金會從股市或者其他市場涌出,而涌出債券市場,從而會推升債市的資產價格。所以在低風險的產品當中,債券基金是一種性價比較高的選擇,它可以使投資者在控制風險的同時,獲得比較滿意的投資回報。
在具體的投資策略上,我們堅持穩健投資的原則,希望給投資人提供低風險的投資工具,投資思路可以簡單用兩句話概括:把握大局觀,注重小策略。把握大局觀就是做好資產配置,簡單來說就是根據市場環境的運行趨勢做一些前瞻性的配置,在權益屬性和債券屬性兩大類標的之間做一些正確轉換;小策略就是把握一些收益率曲線上的波段機會,比如在新債申購上賺取一些一二級市場價差,或者根據市場情況做一些動態調整,做一些精細化管理,這樣才能從全局來把握市場上的一些低風險投資機會。
把以上思路貫穿到投資當中去,應該說還是能夠取得不錯的收益。比如2009年、2010年、2011年三年期間,我們的投資做了如下選擇:2009年是經濟復蘇階段,投資了一些可轉債和高票息的信用債;2010年是經濟復蘇向局部過熱轉換的年份,在上半年堅持投資高票息的信用債,下半年就及時轉向可轉債,應該看到在這個思路指導下的投資,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2009年、2010年管理的賬戶資產大概每年收益在7%至8%;在2011年我們堅持回避可轉債,擇機投資一些高票息的信用債,也取得了不錯的回報。
而就目前來說,在具體的券種選擇方面,我們認為信用債會比利率債表現更好一些,這是因為利率債的流動性比較好,所以一旦資金面收緊,反而可能會被大量拋售;相反,信用債如果不遭遇太多贖回,因為流動性趨緊,上市公司發債的利率就會比較高,信用債具備了比較高的票息,收益會比較穩定,近期利率債的短期回調也印證了這一邏輯。而僅從利差來說,信用債也是比較有優勢的。在中國的信用環境中,甄選得力的話可以買到資質較好,兌付風險較小的信用債,差不多能拿到約7至8%的年收益。比起已經漲過一波的利率債、政策性金融債,信用債相對來說更有機會。
隨著債券市場的發展和基金公司產品布局的完善,之后可能會有更多債券基金品種投資于細分市場,如上市公司債(證監會鼓勵上市公司發債補充流動性),或中低等級債(波動大、收益高)等。債券基金品種的豐富也會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選擇,大家可以借此找到適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獲取相應的投資收益。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