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陳啟宇:復星醫藥用股權建戰略聯盟,不止是PE

鉅亨網新聞中心


陳啟宇盯著十米外屏幕,若有所思。他在等美中互利的CEO李碧菁(Roberta Lipson)。在新聞發布會的現場,媒體記者擠滿了近40平米的屋子,中國晚清時期的木椅太占地方,門口堆滿了人。陳低頭看了看手表,他盤算,從世博會的3號入口處到會議所在地——民營企業館,排隊、過安檢、即便走VIP特別通道,大概也需要30分鐘。李碧菁應該到了。

陳是復星醫藥的董事長,他有足夠的耐心。在多次增持美中互利(HDX. Nasdaq)之后,復星醫藥將雙方的合作關系再升一格。 7月28日,復星醫藥和美中互利接受媒體專訪,雙方表示將達成戰略聯盟。陳啟宇透露,復星醫藥隨后會通過兩次增發等方式逐步實現參股美中互利25%的目標。美中互利是一家注冊地在美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主要提供醫療健康服務,供應大型醫療設備、裝備和產品。目前,美中互利經營的和睦家醫院、診所網絡已覆蓋北京、上海等地。2009財務年度顯示,這家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億美元,凈利潤496萬美元。

晚到者李碧菁的風頭強勁,從陌生來客到“中國通”,她身上的故事不精彩才怪。從第三個問題開始,陳啟宇開始默默坐在旁邊,甘愿當“配角”,主動減少“戲份”——拒絕講冗長的投資故事,回答問題只用兩三個詞。陳啟宇內心明白,共同成長才是根本。

事實上,陳啟宇并非不擅表達。7月27日,他接受了《東方企業家》專訪,一個小時里,他的語速始終保持在每分鐘240個字左右。有時候會自己設計問題,然后層次清晰地詳細解答。甚至于每個問題,他說完后還要再總結一下,看看有沒有遺漏。他“剝洋蔥”式的方法,很快地直奔主題,他說復星(系)不能簡單地總結為PE(私募股權投資),數次強調,語氣平淡,不得不讓人相信結論的可靠性。


人們曾經試圖用巴菲特的商業框架來解釋“復星系”,從復星醫藥乃至整個“復星系”的活法中總能看到PE操作的身影。這位年輕的董事長也說:“原來(投資一家公司)大家坐下來主要談定價,PE來了,我們不得不轉變思想和思路,也談15倍P/E(市盈率),20倍P/E。”

復星醫藥肯定不止是在做PE的事。通過股權紐帶,從而建立了一個長期的戰略聯盟。像國藥控股及其相關的還有一致藥業、國藥股份,它們都是上市公司。而整個復星醫藥就是由這些“群”組成的。

復星醫藥式“企業群”有自己的贏法。“我們是自己的錢,是產業資本。”陳認為,錢從哪來首先決定了復星醫藥不是PE.“而且,我們不可能因為行業周期或者是價格問題觀望或不干了。我們堅持如果有好的團隊、好的產品、好的服務,我們認準了還是會投。”

他補充道,“PE是用別人的錢投資,管理別人的錢,投進去,退出來,有時間性。它其實是沒有行業偏好的。哪個行業賺錢多,就到哪里去。現在為什么大量的PE投資醫療健康行業呢?可能是投資回報率比較高。這時,它來了。當這個行業困難的時候,它肯定走。”

商業環境給了復星醫藥PE化的生存空間。中國的醫藥行業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速的、大規模的整合時代。整個行業從過去2000億元、3000億元逐漸跨入萬億元,可見的未來是2萬億市場的空間。而中國有4700家生產商,13000家流通商,集中度低、競爭無序、產品低層次競爭、創新能力弱。

陳啟宇屬于樂觀派。“我們的行業會誕生千億市值的大企業,這是必然趨勢。”他減慢語速說道:“最接近的是,復星醫藥所投資的國藥控股。”

并非自夸。去年,國藥控股在香港上市以后,最高峰市值達到762億人民幣,成為全球第三大藥品分銷市值的企業,跟全球第二名的企業差距只有10多億美元。關鍵是,這是復星醫藥參股34%股份的企業。

這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在復星系,并購整合,控股參股是他們的商業信仰。而復星醫藥的生長史是“復星系”發展的縮影。

成立10多年以來,復星醫藥先后控股、參股投資了近40家企業,比如說控股了重慶藥友制藥、江蘇萬邦醫藥等企業,參股國藥控股、天津藥業集團、漢森制藥、海翔藥業等。

如此龐大的醫藥產業聯盟,讓人不由地懷疑,復星醫藥本身的融資能力、人力儲備和文化輸出能力如何?換句話說,在內生式增長的模式中,復星醫藥所扮演的主角戲份又如何呢?

陳啟宇回答時加重語氣,聲音也有了磁性。“如果我們醫藥企業,只注重收購兼并,不注重內生增長,這條路肯定也走不遠。”他說道,“跨國制藥企業,比如強生,實際上它的并購整合和內生增長,都是作為企業的主要的核心。”

陳啟宇的團隊中有“抓手”。他們天天研究企業關鍵性數據——現金流、利潤、資產負債率,然后主要通過三大流程管理,包括戰略管理、財務預算體系和人力資源的績效管理來實現企業的生長性。同時,對投資企業實施“百日計劃”,利用復星醫藥的資源和管控體系,對接投資企業相關部門,在企業經營管理方面實現協同效應、資源共享、風險控制,融合企業文化,共同發展。

和整個復星集團一樣,陳啟宇的團隊也信奉“現金為王”。“我們十幾年一直在講的一句話,不要沒有利潤的銷售,不要沒要現金流的利潤。陳說道。

陳啟宇很看重預算模式。原GE(通用電氣)CEO杰克。韋爾奇在《贏》中所說,傳統的預算模式充斥著“討價還價”和“虛偽的笑容”。“復星醫藥在這個傳統儀式上沒有人是惡意的,并且積極學習和借鑒GE發展與管理的一個重要元素——對市場和競爭對手的判斷與博弈,不斷優化管理,提升企業價值。”陳啟宇說道。

至于“復星系”與“巴菲特系”的相似,“肯定不是單一的去照搬一個模式,學習一家公司,像GE、伯克希爾哈撒韋、還有李嘉誠的和黃系都是榜樣。”陳接著說道,“我們取這些卓越的企業能為我們所用之處,最終實現我們自己的特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