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山海對話 從蘭博窺見宜蘭之美
鉅亨網新聞中心
「人文山海對話 從蘭博窺見宜蘭之美」(黃麗鳳報導)
(整個宜蘭就是一座大博物館,讓民眾在這裡認識宜蘭、進而探索宜蘭。)
歷經18年籌建,「蘭陽博物館」成為宜蘭海邊的新地景、宜蘭文化導覽的窗口。
代理館長黃怡芬指出,蘭陽博物館由本土建築師姚仁喜建造,造型創意取自頭城北關地區著名的「單面山」礁岩景觀,並以20度角斜插入地;再運用巧思,透過不同石材的材質、尺寸象徵音階與節拍變化,將古典音樂家韋瓦第《四季》小提琴協奏曲中,春、夏、秋、冬4篇樂章表現在建築外牆上,象徵宜蘭的四季分明。
許多民眾都對「蘭陽博物館」的外型感到驚艷,這是一座三角錐狀的建築物,一面傾斜、一面陡峭,展現不對稱的美感;在四週溼地圍繞下,遠看像是一座水中建築物。
整棟建築更採用大量玻璃,站在館內,天色、雲彩就在眼前變化,採光極佳,可以和太平洋上的龜山島遙遙相望,感受宜蘭的山海風情。
蘭陽博物館位於清代(頭城烏石港)舊址,黃怡芬說,清朝道光年間,烏石港是台灣東岸唯一的港口、是宜蘭貨物進出的咽喉,長期掌握宜蘭的經濟命脈,是蘭陽平原開拓史的重要見証;後來因泥沙淤積沒落,返璞歸真,成了水鳥棲息的濕地,博物館選在這裡生根,連結過去、更放眼未來。
蘭陽博物館初期定位為宜蘭縣地方性博物館、宜蘭文化導覽窗口,總園區面積10點9公頃,4層館樓及展區依宜蘭自然人文特色,分為山之層、平原層、海之層及序展「宜蘭的誕生」、時光廊「宜蘭的故事」,呈現宜蘭獨特的生態資源、人與環境互動形成的歷史文化、生活智慧,包括山林湖泊生態、太平山產業、族群拓墾、風俗紀事、稻作文化、海洋資源、溼地生態、漁業文化都是展出內容。
宜蘭縣文化局代局長宋隆全指出,希望藉此帶領參觀民眾認識宜蘭的豐富內涵,進而引發探索的興趣,深入造訪宜蘭各個角落。
蘭陽平原多雨,蘭陽博物館也展現這項地理特色,細心的民眾會發現,這座博物館在雨天時是會「變色」的;原來,外牆的石頭會吸水,鋁板則不吸水,下雨後,就會呈現多層次色澤的趣味面貌,探索博物館,從內到外都別放過哦。
(攝影:黃麗鳳)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