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證券新聞】許春茂內幕交易事件全解密疑涉新華百貨

鉅亨網新聞中心


距離上海1600公里的銀川市,最繁華的街道名曰新華東街,佔據當地商業壟斷位置的新華百貨正是位於這條街的核心地段,該公司也是寧夏的商業龍頭,於1997年上市。

兩周前,發生在上海基金業的一場“地震”或許就同這家上市公司有關。據知情人透露,原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投資總監,現擬任中歐基金副總經理、投資總監的許春茂因涉嫌“內幕交易”被上海證監局調查,其事發公司正是這家千里之外的新華百貨。

兩周過去了,截至8月19日,當事人許春茂仍然不接外界電話。他的“內幕門”如疾風驟雨般來得快,去得也快。表面上,因為沒有新的東西,輿論對此的興趣已經告一段落,“現在好多了,來采訪的記者少了很多,”中歐基金一人士稱。

但是此事的暗流仍在涌動。許春茂、其任職的中歐基金公司和原任職的光大保德信基金都在等待調查結果。更重要的是,不管結果如何,此事件都第一次揭示出基金經理的另一種違規漏洞︰“內幕交易”??在資本市場上,這比“老鼠倉”更為常見。


許春茂與新華百貨

新華百貨這兩年一直是資本市場的熱點。多因為公司實際控制人,物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擁有香港上市的物美商業(該股曾因趙丹陽推薦給巴菲特而名聲大噪),雖然物美控股的實際控制人張文中仍在牢中,但物美商業多次表示要回歸A股,不排除吸收合並新華百貨,於是乎,從2008年11月6日起,截至今年8月19日,新華百貨復權後股價翻了4.4倍。

在這兩年中,物美控股也多次做出即將回歸A股的舉動,其股價也跟隨著這些舉動盡情表演。回過頭來看,如果能提前得知物美控股的行動,那麼收益一定頗豐。

作為明星基金經理,許春茂對新華百貨的投資確實都踩對了點。

5年前,許春茂擔任泰信基金高級研究員、基金經理期間,泰信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從未出現在新華百貨歷次披露的流通股名單中。

2005年,31歲的許春茂加入光大保德信基金,擔任光大保德信紅利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助理。2006年7月,許春茂正式擔任光大保德信紅利的基金經理。

次年上半年,光大保德信紅利的半年報中,就出現了新華百貨的身影。據公開數據,2007年上半年,光大紅利累計耗資669.9萬元買入新華百貨,賣出684.8萬元該股。實現盈利14.9萬元。

而正是當年的7月24日,新華百貨公布了重組方案,向控股股東物美控股非公開發行2億股,購買其持有的香港上市公司物美商業40.80%的股份,由此,新華百貨將成為物美商業的控股股東。但由於市場原因,這一重組方案未能成型。

但新華百貨在2007年上半年已經上漲99%。

這是有公開交易記錄的,許春茂對新華百貨小試牛刀。當年下半年,許春茂只少量賣出了該股。

2008年整年,許春茂未對新華百貨進行明顯的操作。他本人當年成為光大保德信的投資總監。

直到2009年上半年,許春茂才再次大舉進入新華百貨。首先許春茂通過光大保德信紅利在2009年一季度買入超過558萬該股,持股比例佔總股本3.23%,成為該公司第三大流通股股東。此時他也是光大保德信新增長的基金經理,通過該基金,又買入了近430萬股,持股比例佔總股本2.486%,為第五大流通股股東。

二季度,光大紅利繼續增持新華百貨至602.55萬股,佔總股本比例為3.486%;光大保德信新增長則將持股數量下降至330萬股。合計兩只基金到2009年上半年共持有932.55萬股。

當年上半年,新華百貨就上漲了70.86%。

究竟是什麼事情造就了新華百貨的大漲?除了業績的提升,三季度物美商業的一則公告揭示了謎底。

2009年8月12日,物美商業在港發布公告,宣布與TPG(美國德克薩斯州太平洋投資集團)、弘毅投資及關聯公司FS、聯想控股達成協議,共引入約2億美元(約16.5億港元)的戰略性投資。物美商業同時承諾,若三年內無法在A股上市,將回購弘毅投資及聯想控股認購的5000萬股內資股。當時,物美商業CFO徐瑩稱,物美將適時選擇在A股上市,且不排除借殼新華百貨的可能。

不巧去年8月12日,上證指數出現了4.66%的暴跌,新華百貨也跟隨下跌3.8%。但從8月20日起,該股走出了背離市場的大漲行情,並且截至近日,也未有止步。從2009年8月20日開始,截至2010年8月19日,新華百貨大漲177.85%。

許春茂雖然踩對了建倉時點,但賣早了。去年三季度,他就開始陸續減倉,四季度末,新華百貨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已經不見光大保德信系的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1月22日新華百貨部分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子公司高管用個人自有資金從二級市場共計購入公司流通股57.4萬股,其中上市公司高管人員從二級市場購入本公司A股流通股31.91萬股。2009年9月23日,再次從二級市場共計購入本公司A股流通股32.9萬股。

誰是冤枉的?

2009年7月底,基金業就傳出了許春茂被調查的傳聞。後證實確有其事。不過此時的許春茂已經離開了光大保德信。

2010年3月,許春茂請辭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投資總監,旋即跳槽中歐基金,中歐委以其副總經理兼投資總監兩大要職。

許春茂為何遭遇調查,諸多說法中,唯一統一的標準答案是︰許春茂被人舉報。但舉報方式版本眾多。有人稱為同行舉報,上海一基金公司人士判斷,“這比較不靠譜,同行這麼做以後就沒法在行業混了”;一說是前同事,但光大保德信內部人士認為也不太可能,“許春茂跟同事領導關系都不錯,臨走時,大家一起聚餐送行。”

其中一種難以想象的舉報方式卻被許多人認可︰傳聞內地一家營業部總經理因包養情婦,關系處理不當,終因情婦告狀而東窗事發。在相關部門的調查中,此老總將許春茂供了出來。近期,上海灘傳聞,此營業部在湖南。

遠在湖南的營業部何以同許春茂接上頭,並且舉報的更是遠在銀川的上市公司?

於是中國基金業傳奇的一幕發生了。一個人、一個營業部、一個情婦、兩家基金公司、兩家上市公司勾畫出上海基金業8月份繽紛復雜的故事。

這個故事尚未有結局,但卻有些線索和推測。

8月份,湖南證監局召開了轄區防範與打擊內幕交易專題會,湖南證監局局長楊曉嘉強調,內幕交易已成為當前影響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主要矛盾和問題,如果不嚴厲打擊和嚴格防範,必將給市場、給社會、給廣大投資者造成危害。湖南證監局此次會議同此案是否有關聯不得而知。

至於兩家基金公司,據上海業內透露,私底下他們都在喊冤。

對於中歐基金來說,許春茂被調查的情況集中在他尚未來中歐的那段時期,應該跟此事並無關聯,但對該公司的影響卻是存在的。中歐基金本想通過引進人才實現跨越式發展。並且在許春茂事發之前,團隊已經穩定,正是干事情的時候,“內幕交易門”一出,中歐進退兩難︰對許春茂是用還是不用。據中歐人士稱,目前公司運作平穩,沒有受到此事件影響。

對於光大保德信來說,冤在程序上公司並沒有什麼差錯。“我們對交易行為的監控是嚴格的。”光大保德信一人士稱,公司對於基金經理的選股範圍、持股數量等都有嚴格控制,並沒有發現許春茂的異常現象。

一基金公司人士認為,對於許春茂而言,或許也覺得冤。目前許春茂是涉嫌內幕交易,但是並沒有消息指許春茂有借助內幕信息為自己牟利。

但一基金公司人士認為,機構投資者要想獲得超額收益,通過各種信息的收集和調研,往往能夠獲得一些多數人不知道的消息,又不可能對這些消息不加以利用。但若利用卻容易構成內幕交易。

許春茂一案不管結果如何,對行業帶來的經驗的確是可以借鑒的。上海另一合資公司人士稱,基金公司相互之間的挖人比較頻繁,此案讓基金公司認識到,對人才的引進需要細致地調查;而對於基金公司監察稽核部門而言,傳統的交易流程監督是否要進一步升級值得考慮;而對於基金經理而言,作出一項投資決策如何避免內幕交易也值得思考。

或許這一事件對某一個群體是受益的,那就是私募。日趨嚴格的監管,可能會促使更多的公募人士流入私募。(本文已獲《21世紀經濟報道》授權刊登)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財華中國網 (http://www.caihuanet.com) 或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

FINT[PFSTBMX,20,34,270,280,1000]

X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