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華解碼】若通縮重來 你如何應對?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2-25 12:55
【財華解碼】通縮即將降臨?昨日匯豐控股(00005-HK)行政總裁歐智華在香港出席《亞洲金融論壇》時,先指出油價有機會回落至每桶25美元,又指出油價下跌引發投資者對通縮的憂慮。通縮這一個詞彙出自歐洲第一大銀行掌舵人之口,更倍添市場關注。面對通縮的陰霾,誰可以力挽狂攔?
若從經濟學理論,通縮與通脹均是貨幣政策下的現象,即物價上升與下跌,是受到貨幣發行量多少影響。當然現實物價上升與下跌,貨幣發行量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尚有其他因素左右物價,如產品的供需等等。
物 價上升與下跌對個人消費行為帶來相反結果。若物價預期未來持續上升,即手上持有的貨幣購買力下降,變相推動市民提早消費。若是通縮,則預期物價持續下降, 消費者便會延遲消費。相比於通脹,通縮的破壞力更驚人。在1998至2005年期間,香港經歷了68個通縮,當中資產價格不斷向下,若物業有按揭者,在樓 價下跌情況下而出現負資產,期間香港經濟衰退多年,更有香港市民因物業已變成負資產,同時無力供款的情況下,走上自殺一途。
相比香港,日 本經歷的通縮期更長達15年,期間物價縱非每年均向下,但是居民已經形成了對物價下跌的預期,因此不願消費。後續結果是企業不願投資?失業人數上升等等, 日本經濟更多次陷入衰退。因此當安倍晉三在2012年12月再度上台,便透過不同方式,當中包括讓日圓兌美元大幅貶值,以建立市民對通脹的預期,重建日本 經濟。結果在2013年4月,日本暫時成功擺脫通縮。
不過,現時不少國家有陷入危機,日本就是其中之一,歐元區及內地同樣具有通縮壓力。 通縮的壓力來自商品價格大幅回落,導致物價有向下之虞。以歐元區11月份消費物價指數為例,按年上升0.2%,雖然較市場預期的0.1%為佳,但是與歐洲 央行的目標2%水平,仍相距甚遠。內地去年12月份CPI為1.6%,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已經連續46個月下跌,按年下跌5.9%。從上 述的數據,均可以反映出歐元區及內地處於通縮邊緣。
通縮壓力已迫在眉睫,如何著手應對。參考日本的案例,要擺脫通縮所花的力氣遠高於擺見 通脹。一般而言要避險通縮形成,可以考慮增加貨幣發行。這本來是最常用的應對通縮方法,惟不論是日本央行或是歐洲央行,已先後實施量化寬鬆,再實施量化寬 鬆的空間仍在,可是成效已不斷縮減,若物價下跌時間太長,屆時便會徒勞無功。再者在全球通縮危機的情況下,美國聯儲局又如何調整其加息步伐?是否仍有機會 在今年內加息4次,導致全球資金進一步抽緊,環球經濟處於衰退邊緣。歐智華一句通縮壓力,可否警醒環球央行,要及早聯手再實施措施,以免陷入通縮這深淵?
目前通縮最終會否到臨,投資者現時難以掌握,不過投資者仍可以透過回應以下問題,以了解到通縮對閣下的衝擊。
1. 閣下是否有擁有不少長期兼金額為數不少的債務?
2. 閣下現時正在自住的物業的按揭是否大部份已償還?
3. 閣下現時手頭上有否有一筆存款或積蓄?
讀者或會好奇,為何提出有關問題。其實相實問題的方向,主要是希望閣下要顧在通縮出現時,當時市場的心態不單止是以現金為王,並因為物價向下,欠債人的實際利率開支正在上升,所以讀者必需要好好留意到自己的財務狀況,以免通縮到來時,投資者一時間不知如何應對。
記者張偉倫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