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長三角物價"漲聲"一片

鉅亨網新聞中心


長三角吃飯漲得狠

“去香港打醬油”、“不偷菜咱種菜”,這是最近新鮮出爐的網絡流行語。前者用來形容從內地至香港購買更便宜的日常用品的“新掃貨族”,后者則用來描述那些自耕自種的城市“新農夫”。這些流行語雖然有夸大成分,但多少反映了普通人對物價的切身感受。最近,全國各大城市的居民都感受到了食品價格上漲的壓力。“前些日子還是19元一碗的拉面,7元一份的煎餃,今天就漲到22元和10元了。”剛剛在上海浦東某連鎖面館吃完午餐的老周昨天向記者抱怨。同一天,連鎖快餐店麥當勞也宣布多個品種上漲0.5至1元。

統計數據與居民的感受是統一的。截至昨日,長三角兩省一市均發布了10月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海10月CPI同比上漲4.1%,較9月上漲0.3%,略低于4.4%的全國水平。江蘇省物價局和國家統計局江蘇調查總隊發布的數據則顯示,10月江蘇CPI同比上漲5.2%,創27個月新高,較全國水平高出0.8%。浙江省10月的CPI同比上漲4.2%,也已連續9個月超過3%警戒線。

整體而言,上述兩省一市CPI調查所涉及的八大類價格大部分上漲,其中,食品類價格是漲價主力軍。上海的食品類價格同比大漲10.2%,江蘇高漲10.6%,浙江也漲了9.1%。


與過去某一個品種或幾個品種食品受到氣候或炒作影響漲價不同,長三角的食品價格幾乎呈現普漲局面。浙江省統計局就稱,該省所調查的16種食品價格全面上漲。其中,糧食價格連續21個月上漲,10月上漲13.8%;豬肉和油脂價格漲勢明顯,分別上漲9.2%和8.9%,漲幅較9月提高3.7和4.5個百分點。江蘇省物價局也透露,調查涉及的食品幾乎全在漲價。連調味品都在漲,食鹽、醬油比9月漲了1.21%、0.46%。

隨著長三角各地以食品為代表的基本生活需求品漲價,記者了解到,已經有居民開始提前購買年貨,一些飯店也開始提前購買年夜飯原材料。即便如此,漲價預期已經影響到年夜飯市場。南京的王女士就告訴記者,她這幾天去預定年夜飯,發現不少飯店在訂單上增加了價格浮動條款。據說是因為難以預計食品價格還有多少上漲空間,飯店不愿承擔成本風險。

漲價預期是“進口貨”

“金融商品漲不過農產品、大宗商品;不少投資人把農產品當成金融產品購買;人們開始提前購買,囤積物品,這都是通脹預期十分強烈的表現。通脹預期導致投機,而投機行為則可能導致通脹提前到來。”面對當前市場上出現的一些“反常現象”,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說。

他把當前的物價普漲歸為成本輸入型漲價。在他看來,這一輪漲價的源頭是美國、歐洲的寬松貨幣政策。由于美元和歐元的需求減少,美國政府又大量向市場注入美元,加之美國金融體系未完全恢復,導致原本的美元資本大量轉入農產品和大宗商品領域,推高價格。隨后,國際農產品價格走高又給中國國內市場帶來漲價的心理暗示,于是,國內農產品價格不斷與國際接軌,一同水漲船高。

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譚硯文教授則指出,以棉花為代表的部分農產品價格上漲與供需缺口有關。不少看到供需缺口的游資加入了農產品炒作,進一步推漲農產品價格。“某棉紡企業反映,新疆有幾十億元的游資在炒作棉花,而棉紡企業根本無法與新疆的巨額游資抗衡。”譚硯文說,“棉花的瘋漲應該引起政府部門及棉紡織企業的高度關注,因為在瘋漲的同時,風險也在加劇。”

然而,部分農產品供需缺口難以解釋大范圍的農產品價格普漲。譚硯文告訴記者,目前看來,除部分市場供需存在缺口的農產品外,多數農產品漲價既不是成本推動型,也不是需求拉動型。他也把原因歸于漲價預期。

譚硯文分析,有多個因素都可能導致漲價預期。比如,收入倍增計劃早已經媒體宣傳,但不少地方的工資并未增長,而游資卻已經從收入增加預期中看到物價上漲的潛力。此外,農產品價格上漲也容易造成農民的惜售心理,農民惜售囤貨,則會繼續推高農產品價格。譚硯文還提醒記者,媒體大面積報道農產品漲價,某種程度上也是在為漲價預期推波助瀾。

“為了防止通脹預期與物價上漲形成惡性循環,政府應該盡快從增加供給、打擊投機和增加戰略儲備三個方面行動起來。”孫立堅說。譚硯文則稱,除了增加供給,政府應引導農民正確認識市場和價格。否則一旦農產品價格泡沫產生,最先受到打擊的就是農民。

打擊、幫補雙向著手

自然災害減產和游資炒作農產品已經不再是“萬能理由”,政府部門在暢通供銷渠道、多手段調控和補貼低收入人群方面可以有更大作為。

據記者了解,面對高漲的食品價格,長三角三地政府已經著手給出對策。江蘇省啟動了蔬菜成本調查,以防止投機行為。浙江省重點在農產品物流上下功夫。而上海,則從蔬菜供應源頭的農戶入手,與之簽訂供應協議。

此外,蘇浙兩省已啟動物價補貼聯動機制。杭州市統計局每月編制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COLI),只要COLI連續3個月達到或超過3%時,杭州財政部門就會按季度向杭州3萬余低收入居民發放臨時價格補貼。

江蘇省民政廳也正在按照“當季度平均物價上漲達到或超過3%時,就按照當地城鄉低保標準的25%發放補貼”的規定準備向困難家庭發放臨時生活補助。

不過,隨著房地產業調控加深,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金巖石就指出,CPI的上漲才剛剛開始,明年通脹壓力更大。“過去,股市和樓市的上漲化解了不少通脹風險,但現在,對樓市的調控可能引發其他消費領域的價格繼續猛漲。”金巖石說。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