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企業爭搶國家實驗室欲奪行業標準制定權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1-20 09:53
17家光伏企業和科研院所為爭奪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較量塵埃落定。1月18日,科技部基礎司卞松保博士對《每日經濟新聞》透露,科技部已通過了英利集團和江蘇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申報建立光伏發電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材料,這也是我國首批獲得通過的光伏發電技術領域重點實驗室。
去年開始,科技部啟動了首批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申請工作。英利集團首席技術官宋登元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稱,此次全國共有17家光伏企業和科研院所參入了競爭,每個省份只有一個申請名額,最后只有兩家獲得通過。
上述兩家獲批公司都已在美國紐交所上市。“只有在研發基礎、實驗室設備、人才隊伍等硬性條件達到國家規定的條件下才能獲批。”宋登元介紹,這些硬性指標包括要有5年的前沿和核心技術研發實踐;近3年來的研發投入不能低于銷售額的5%;實驗基地面積不低于3000平方米;設備不低于1500萬元等。
在這一系列的硬性指標下,很多企業的首批申請都沒有通過。宋登元說,該公司規劃的實驗室總建筑面積為60800平方米,總投資5.4億元(由企業和政府部門各出一部分資金),建設周期為兩年,建成后有關部門還將審定驗收,通過后就能掛牌。
對此,江西賽維LDK公共關系部的廖淑艷認為,大的光伏企業都想爭取到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研究中心這樣的項目,讓自己的公司成為依托單位,這也是公司技術實力的象征。
在光伏企業紛紛爭搶國家實驗室的背后,則是對行業標準制定主動權的爭奪。
據宋登元稱,由于光伏行業還是一個新興產業,目前一直沒有統一的國家行業標準,也缺乏涵蓋產業整體的行業技術標準,而重點實驗室的獲批通過,標志著我國太陽能光伏行業有了集光伏技術研發、基礎研究等于一體的綜合公共服務平臺,將加快推動國內光伏行業標準的制定進程,包括制定規范準入、性能、環保、安全等行業標準。這對于提升國內產業的整體水平和規范發展,保證我國在新能源領域的國際地位與競爭力來說極其重要。“哪家企業建立了實驗室,在技術上就會搶先,所研發的新成果就會成為企業的專利。”宋登元說道,“一旦新技術上升為國家標準就有一個門檻作用,可以對落后的產能進行淘汰。”
不過無錫尚德公關經理張建敏認為,目前兩公司的實驗室只是拿到了建設批文,現在談制定行業標準為時尚早。“任何行業標準的制定都是以技術為支撐的,需要通過行業討論后再由國家來制定。”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