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全文)
鉅亨網新聞中心
商務部20日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通報上半年中國商務工作的運行情況,國內市場發展總體平穩,市場消費好于預期,對外貿易在基數較低的基礎上實現快速恢復。
中國商務部網站7月20日消息,7月20日,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姚堅發布新聞并回答記者提問。實錄如下:
各位新聞界的朋友:
歡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首先,向大家通報上半年中國商務工作運行的有關情況。
一、消費市場運行情況
2010年上半年,在搞活流通、擴大消費政策作用下,國內市場發展總體平穩,市場消費好于預期。主要特點有:
一是市場消費保持快速增長態勢。上半年,全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669億元,同比增長18.2%,比上年同期加快3.2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據商務部監測,千家重點零售企業食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5.8%,服裝零售額增長17.8%,鞋帽零售額增長14.2%,增速分別比上年同期加快12.5、11.6和9.0個百分點。
二是大型流通企業銷售旺盛。由于中高檔商品需求回暖,大型流通企業銷售恢復較快。上半年,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增長30%,高于全國11.8個百分點。千家重點零售企業實現零售額同比增長17.6%,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4.1個百分點。
三是消費結構升級繼續加快。家電、汽車消費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上半年,全國汽車銷售902萬輛,增長47.7% 。據商務部監測,汽車以舊換新補貼車輛17.4萬輛,發放補貼資金24.2億元,拉動新車消費205億元。家電下鄉產品累計銷售3,251.8萬臺,實現銷售額678億元,比09年同期分別增長2.4倍和3.2倍。千家重點零售企業通訊器材類增長14.9%,金銀珠寶增長27.9%,分別比上年同期加快27.8和16.4個百分點。
四是部分農產品價格起伏較大,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受自然災害、供需偏緊等因素影響,蔬菜、糧食等部分農產品價格出現一定上漲。上半年,商務部重點監測的57種主要生活必需品價格同比上漲4.4%,漲幅比前5個月擴大0.3個百分點。粳米、秈米、面粉、蔬菜批發價格分別上漲15.1%、5.1%、4.5%和26.3%,但4月底開始,蔬菜農產品價格開始回落。6月份當月,農產品價格環比下降1.6%,蔬菜價格環比回落18.3%。7月初,18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比最高點4月底回落30.6%,比年初回落22.8%。
針對2010年生豬價格持續下跌狀況,從4月初開始,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先后開展了3次中央儲備肉定向收儲和5次公開競價收儲。目前,生豬價格持續下跌勢頭得到有效遏制,鮮豬肉批發價格已連續7周回升。上周(7月12-18日),商務部監測的鮮豬肉平均批發價格達15.65元/公斤,比4月初上漲6%,比5月底的最低點上漲了8.2%。
總體看,下半年消費市場仍將呈現平穩較快的增長態勢。一是國民經濟繼續向預定目標發展,回升向好的基礎進一步鞏固,為消費市場提供了空間;二是居民就業和收入水平繼續增長,將提升消費能力;三是國家擴大消費的政策措施將得到進一步完善,政策效果將進一步顯現。
二、對外貿易情況
(一)對外貿易在09年基數較低的基礎上快速恢復。在中國穩外需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和世界經濟整體復蘇等因素共同作用下,2010年以來中國對外貿易加快恢復。上半年,中國進出口總值13,549億美元,同比增長43.1%。其中,出口7,051億美元,增長35.2%,比2008年同期增長5.7%;進口6,498億美元,增長52.7%,比2008年同期增長14.2%。
(二)對新興市場出口高速增長,出口市場繼續保持多元化趨勢。中國與東盟自貿區全面建成,帶動雙邊貿易快速發展,上半年對東盟出口646億美元,同比增長45.4%,比總體增速高出10.2個百分點,東盟超過日本成為中國第四大出口市場。對印度、俄羅斯、巴西、南非等新興市場出口總計453.6億美元,同比增長58.1%,比總體增速高出22.9個百分點。
(三)從有關國家和地區的進口進一步擴大,為其克服危機、促進經濟復蘇發揮了重要作用。上半年中國有效實施進口促進政策,繼續成為日本、韓國、東盟、澳大利亞、巴西、南非等國家和地區的第一大出口市場,成為美國、歐盟、印度、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的第三大出口市場。據美方統計,1-5月美對華出口增長39%,高于16.7%的自華進口增速;據日方統計,1-5月日對華出口增長51.2%,高于22.1%的自華進口增速;歐洲統計局最新數據也顯示,1-4月歐盟對華出口同比增長42.9%,遠高于同期歐盟總出口16.5%的增幅。許多WTO成員表示,中國在應對危機中保持了市場開放,立足擴大內需應對危機,沒有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支撐了受危機影響成員的出口。
(四)進口持續擴大,貿易平衡狀況明顯改善。中國進口同比增長52.7%,高于出口增幅17.5個百分點,總體貿易順差大幅下降。上半年貿易順差553億美元,比09年同期減少順差409.1億美元,降幅達42.5%。一般貿易由上年同期64億美元順差轉為371億美元逆差;對日本、東盟、韓國和臺灣等周邊國家、地區逆差合計1087億美元,同比增長89.1%。
(五)外貿形勢依然復雜嚴峻,預計全年外貿將呈“前高后低”走勢。國內外因素疊加聚合,后期外貿發展形勢不容樂觀。一是外需增長勢頭放緩。主權債務危機使多個歐盟國家財政政策由擴張轉向收縮,將極大地制約歐盟消費和投資增長。巴西、印度等新興經濟體開始收緊貨幣政策。隨著危機后補庫存過程的逐步結束,中國出口市場今后進一步擴大的空間有限。二是企業成本壓力明顯增加。據企業反映,上半年原材料成本同比上漲約20%-30%。用工成本也有不同程度上漲,導致企業出口利潤空間縮小。三是貿易摩擦形勢依然嚴峻。2010年上半年,中國共遭受貿易救濟調查案件38起,加上前兩年高發的案件裁決延續執行,多起案件的累積效應對今后一段時間出口的影響不容低估。
面對當前復雜形勢,中國們將繼續保持各項穩外需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增強針對性和靈活性,并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促進對外貿易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中國們愿繼續與各貿易伙伴攜手,繼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削減貿易壁壘,為世界貿易全面復蘇和持續發展營造公平公正的貿易環境。
三、吸收外資情況
上半年,全國非金融領域新批準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2,377家,同比增長18.8%;實際使用外資514.3億美元,同比增長19.6%。雖然吸收外資已經實現連續11個月的增長,但總體規模仍低于2008年同期水平。主要特點有:
(一)外資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上半年,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2%;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38.3%,高于總體增幅18.7個百分點。制造業吸收外資所占比重為47.9%,下降約8.3個百分點;服務業占全國吸收外資總量的比重有較明顯提高,增加約6個百分點,達到44.9%。研究與試驗發展、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行業吸收外資分別上漲243%、279.4%。
(二)西部地區對境外投資的吸引力增強,東中西部均實現新設外商投資企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雙增長”。1-6月,東部新設外商投資企業數同比增長19.1%,中部11.8%,西部31%,分別占全國吸收外資總量的84.3%、10.8%和4.9%;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分別增長19.3%、22.7%和20.8%,分別占全國吸收外資總量的86.8%、6.6%和6.7%。
(三)對華投資前10位國家/地區絕大部分實際對華投資均有一定幅度增長。對華投資前10位國家/地區依次為香港、臺灣地區、新加坡、美國、日本、韓國、英國、荷蘭、德國和沙特。1-6月,香港實際投資同比增長28.7%,超過317億美元,占全國吸收外資總量的55%;新加坡增長36.5%,達到27.5億美元;美國增長15.1%,達到21.6億美元。
(四)外商投資企業運營總體保持相對平穩態勢。上半年,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總值7,281.5億美元,增長40.4%,占全國進出口總值的53.7%。其中,出口額3,853.1億美元,同比增長33.6%,占全國出口總值的54.7%;進口額3,428.4億美元,同比增長48.9%,占全國進口總額的52.8%。同期,外商投資企業繳納稅收8,478.7億元,同比增長24.7%,占全國稅收收入(40,295.76億元)的21%。
(五)服務外包產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1-5月,全國新增服務外包企業1105家,新增從業人員18.2萬人,其中大學畢業生達12.4萬人,占68%。全國承接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金額55億美元,同比增長139.2%,其中離岸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金額39億美元,同比增長106.3%。服務外包產業快速發展,在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增長、調結構、穩外需、促就業、保穩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并成為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新亮點。
四、對外投資、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情況
(一)對外直接投資。上半年,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11個國家和地區的1,841家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累計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下同)178.4億美元,同比增長43.9%,主要分布在采礦業、商務服務業、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等。其中,以收購方式實現的直接投資40億美元,占同期投資總額的22.4%。主要特點有:一是中國對主要經濟體的投資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1-6月,中國對美國直接投資較上年同期增長3.6倍,達到6.05億美元;對東盟直接投資12.21億美元,同比增長125.7%;對歐盟直接投資4.0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7.2%;對俄羅斯投資2.64億美元,同比增長58.5%。二是地方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上半年累計投資達到74.8億美元,同比增長126.7%。山東、浙江、上海、安徽、廣東、遼寧、江蘇、云南等位居地方投資的前列。
(二)對外承包工程。上半年,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373.4億美元,同比增長16%;新簽合同額549.4億美元,同比下降15%。新簽合同額在5,000萬美元以上項目190個,合計409.2億美元,占新簽合同總額的74.5%。完成營業額居前兩位的地區是亞洲和非洲,上述兩個地區完成營業額占比高達85.7%。新簽合同額位居前十位的國家(地區)是:阿爾及利亞、印度、土庫曼斯坦、土耳其、蘇丹、尼日利亞、委內瑞拉、沙特阿拉伯、安哥拉和利比亞。上述國家(地區)合同額總計244.6億美元,占新簽合同總額的44.4%。新簽合同行業主要集中在房屋建筑、交通運輸、電力、石油化、電子通訊、制造及加工等行業。
截至2010年6月底,中國對外承包工程累計完成營業額3,780億美元,簽訂合同額6,152億美元。
(三)對外勞務合作。上半年,中國對外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41.7億美元,同比增長0.5%;新簽合同額41.7億美元,同比增長21.2%。上半年累計派出各類勞務人員19萬人,較上年同期減少0.4萬人,6月末在外各類勞務人員80.45萬人,較上年同期增加4.85萬人。
截至2010年6月底,中國對外勞務合作累計完成營業額690億美元,合同額716億美元,累計派出各類勞務人員536萬人。
五、中國積極推動多哈談判情況
應上海世博局邀請,世界貿易組織(WTO)將于7月22日在上海世博會中心舉行“WTO榮譽日”慶典活動。這是WTO首次在中國舉辦榮譽日活動,旨在配合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通過世博會平臺,向全中國、全世界人民宣傳多邊貿易體制對世界經濟和各國貿易發展的貢獻,推動貿易為城市發展服務,共創美好生活。WTO總干事拉米將專程來華出席有關活動,并在京拜會王岐山副總理、陳德銘部長。
自2001年加入WTO以來,中國抓住機遇,積極、有效參與和利用多邊貿易體制。加入WTO九年來,中國切實履行承諾,認真行使權利,通過積極參與WTO各項活動,為自身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也贏得了WTO成員和國際社會的廣泛肯定和贊賞。截至2010年,中國加入WTO的承諾已全部履行完畢,建立起了符合規則要求的經濟貿易體制,成為全球最開放的市場之一。
作為一個發展中成員和新加入成員,中國始終積極推動多哈談判,參與了WTO部長級和高官級的談判和磋商,舉辦了2005年大連WTO小型部長會,在同年12月香港舉行的WTO第六屆部長會上發揮了橋梁作用。在2008年7月小型部長會上,中國受邀參與“七方”(G7)部長小范圍磋商,首次進入多邊貿易談判核心決策圈。2009年,為打破僵局,推動談判,中國及時提出“尊重授權,鎖定成果,多邊談判為基礎”的三項談判原則,得到了大多數成員的認可和支持,并體現在兩次二十國集團峰會宣言中。2009年底的WTO第七屆部長級會議上,中國呼吁改善和加強以WTO為代表的多邊貿易體制,推動成員共同向世界發出“開放、前行、改革”的積極信號。
中國全面參與各個領域的談判,提交了100多份提案,在技術層面為推動談判做出了實質性貢獻,并做出了實質性的關稅削減承諾。按照目前談判達成的結果,中國將進一步把農業和工業品的實施關稅削減30%左右。在服務業方面,在160個分部門中,在加入WTO時已開放100個分部門的基礎上,中國已承諾將進一步開放11個分部門。
中國始終是多邊貿易體制的堅定支持者,始終是自由貿易原則的重視維護者,始終是多哈回合談判的積極推動者。中國將繼續堅持“互利共贏”的基本原則,與其他成員共同努力,同舟共濟,維護多哈授權,鎖定現有成果,推動多哈回合談判盡快取得平衡和全面的成果,實現發展目標。
(程曦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