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生活

煩惱多多 2歲童夜間尿床達5成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06-29 16:05


圖文提供/《媽咪寶貝》6月號

小小孩無法控制小便是很正常的行為,但對於已經能夠自行控制小便的大小孩來說,尿床不但會造成家長的困擾,甚至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究竟尿床是生理或心理方面出了問題?該如何解決小兒尿床問題?有請小兒科醫師說分明。

揮別夜間尿床,親子一夜好眠

成長中的小兒尿床原本是司空見慣的平常事,然而少部分清醒時已可充分控制膀胱排尿的小孩,卻在夜間睡眠狀態下不自覺發生尿濕床褥的行為,這在醫學上稱為「夜間遺尿」或「夜尿症」。

臺安醫院小兒科王和順醫師表示,2歲孩童夜尿比例仍高達50%,到了5歲則降至15%至20%,此後每年約有15%的小兒尿床可自行改善,統計數據顯示,7歲時還有10%孩童飽受夜尿困擾,甚至有1%左右的15歲青少年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仍舊存在夜尿情況。學齡前的孩童當中,男孩夜尿盛行率又比女孩高出2至3倍。

王和順醫師進一步說明,大多數夜尿案例不需施以特殊治療,可隨年齡增加、膀胱控制能力逐漸成熟而自行改善,但在罹患疾病或受到心理困擾的情況下仍可能偶發夜尿行為,就需進一步就醫檢查。

別讓孩子獨自承受尿床之苦

王和順醫師表示,絕大多數的小兒尿床案例都不是由疾病所造成,但尿床所引發的後續影響卻可能使孩童產生心理障礙與行為偏差,或造成親子關係緊張的情況。

尿床的孩子往往承受極大的心理壓力,害怕受到家長斥責,羞於面對手足、同儕的譏笑,久而久之可能養成自卑、退卻、內向的人格傾向,甚至因為精神緊張而使夜尿情況益發嚴重,形成「心因性尿床」。

在排除疾病影響因素下,王和順醫師建議應以5至6歲為治療夜間尿床的分水嶺,主要是學齡孩童仍持續尿床行為,可能因此不敢參與在外過夜的活動;或是因發生尿床而在同儕間成為訕笑對象,對於往後人際關係發展影響甚鉅,家長應協助孩子在就學前及早排除尿床行為。至於5歲以下的小兒尿床,王和順醫師則建議盡量採取行為治療,讓時間來解決問題。

探究尿床原因

王和順醫師說明,夜間尿床又可分為「原發性尿床」與「續發性尿床」兩種型態,原發性尿床指的是從嬰兒時期便持續發生的尿床現象,續發性尿床則是指至少半年以上未曾尿床的小孩又再度發生尿床的狀況。臨床上約有九成案例皆屬於原發性尿床;至於續發性尿床除了心理因素影響之外,也可能是由其他疾病所造成。

全文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Mababy.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