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生活

機器手臂再進化 胃縮小術治病態肥胖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06-29 13:40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一名從小肥胖的25歲男性,身高180公分,體重138.5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MI為43,屬於病態性肥胖。患者雖然試過飲食、運動、藥物、中醫、針灸等各式減重方法,但都無效,而至台大醫院求診。經過台大醫院高階微創手術團隊仔細評估,決定予以機器手臂進行胃縮小手術,不但傷口小、出血量少、恢復快,相對安全性高,也達到減重的目的。

台大醫院一般外科楊博仁醫師(左)表示,機器手臂可以在狹窄的空間內做到比傳統腹腔鏡手術更精細的分離、切割及縫合。(攝影/黃曼瑩)


台大醫院一般外科楊博仁醫師表示,病態性肥胖定義是當體重超過理想體重45公斤,或BMI大於或等於35,並已有因肥胖引起的合併症,包括糖尿病、高血壓、中風與心血管疾病等,對健康已經形成危害,應考慮外科手術治療。

目前減重手術可分成限制食量,及減少吸收兩大類型。限制型手術中以胃束帶及袖狀胃切除為主要的代表手術,而吸收減少型的手術則以胃繞道為主;胃繞道雖然效果較好,但是手術較複雜,可能會有併發症,風險也較高,患者於是決定接受機器人輔助腹腔鏡胃縮小減重手術。

台大醫院副院長林明輝表示,台大醫院高階微創手術團隊於近年在臨床上運用機器手臂手術,已經優異的成果。(攝影/黃曼瑩)

楊博仁醫師表示,病態性肥胖病人腹壁及腹腔內充滿脂肪,手術空間狹小,且胃的血液循環豐富,旁邊還連有許多重要器官,胃縮小減重手術需在狹窄的空間內完成胃部的切割及縫合,困難度高。加上肥胖病人通常合併其他身體疾病,手術及麻醉風險高,需要醫療團隊緊密配合才可確保安全,而機器手臂可以鎮轉動達540度,可以在狹窄的空間內做到比傳統腹腔鏡手術更精細的分離、切割及縫合,可以減少手術當中出血及縫合處滲漏的機會,增加手術安全性。

台大醫院副院長林明輝表示,機器手臂輔助手術是目前新式手術方式,傷口小、恢復快且穩定性高、不會疲乏,且可做到較傳統腹腔鏡手術更精細的分離、切割與縫合,也能緩解目前外科人力不足的問題,對於患者也能提供更好的治療效果,所以是雙贏的契機。台大醫院高階微創手術團隊於近年在臨床上運用機器手臂手術,使得外科手術從「智慧與勞力密集」產業,轉型成「高科技」輔助產業,配合機器手臂手術的發展,將能提升台灣優質的醫療品質。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