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PE到二級市場去,探索上市公司退市后私有化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1-19 11:24
歲月如詩,句句悠揚。雖然2009年低迷的全球經濟使PE陷入衰退,但一些聰明的先覺者已從資產估值的洼地中發現了新的轉機:借助二級市場退出,以擺脫壞行情中被套牢的痛苦,實現常規退出渠道此刻無法達到的資產增值。
于是,以私募股權投資領域為新聞報道就必須跟著PE們到二級市場去,把視野向二級市場延伸。相比早中期投資領域,二級市場片世界更加跌宕起伏,激動人心。
起初,我們與同類媒體一樣,只把目光盯住VC和初創企業,以為那就是我們的領地。其實,中國VC、PE業發展太快了,昨天的VC,一夜間已經轉身為不折不扣的知名PE了,他們跨過那些一開始令他們感興趣的初創企業,直奔大型企業,甚至上市公司股權而去……
所以,我們也要開拓新領域,豐富新內容。
其實,PE投資項目上市后完美退場的傳統投資邏輯早已在歐美國際大型PE的運作中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種逆向思維——將上市公司退市后私有化。
事實上,上市公司私有化模式在歐美市場已很多見,PE利用舉債把價值被低估的上市公司私有化后,孵化成長,再并購或再上市,從中發現并締造價值鏈。但在亞洲,因為法規或市場化程度不高等因素,使得這種模式還較為新鮮。
早在2007年9月,由FATCapital、漢鼎亞太及美林組成的財團已將臺灣上市公司致伸科技從臺灣證券交易所下市,將其私有化。國際PE們正開始在中國周邊資本市場“試水”這種新的投資方式,并準備伺機進入A股。
之后,便發生了以賽富、IDG為首的私募股權基金入資神州數碼的事件。據說,未來或將神州數碼私有化,再轉板至內地A股或其他資本市場。
中金公司直投部董事總經理陳十游也透露,中金不久前在國外操作的一個項目,就是先通過并購把一家上市公司變成非上市公司,然后再與其他產業項目合并,準備后期做大后再擇機上市。
此外,相比產業資本,收購上市公司其實更容易獲得平均的市盈率水平,價格也更為透明,這對尋求最終退出的PE來說較有吸引力。而買殼上市的流動性更好,因此一些急于退出的基金更愿意選擇此方式。2009年以來,一些PE以直接投資的方式參與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已不鮮見。
而PE運籌之手更愿撫過二級市場,是因目前一些大型及新興PE的領袖們都曾在二級市場風浪中搏殺過,與這個激蕩澎湃的市場有過不解之緣,典型如方風雷、闞治東、劉樂飛、楊弘偉等。
可以肯定,未來二級市場一定是PE們的巨大投資場所,在這里將上演更多、更激烈的投資大戰。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