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種措施促使2010年農民收入增速加快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2010年在實現糧食連續7年增產的同時,通過充分挖掘農業增收潛力、積極引導就業創業、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等方式,促使農民收入實現持續較快增長。
據新華社12月19日報道,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始終是中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2010年,中國在實現糧食連續7年增產的同時,通過充分挖掘農業增收潛力、積極引導就業創業、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等方式,農民收入實現了持續較快增長,生活水平邁上新臺階。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農民人均現金收入4869元,同比增長13.1%,增速提高了4.6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中國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9.7%,增速提高了0.5個百分點,預計超過前4年的平均數。
對農民來說,耕地是賴以生存的基礎。在農民收入構成中,家庭經營性收入仍占總收入的近半。提高農業生產效益、確保糧食穩定增產、深入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是農民增收的重要基礎。
而今年以來,各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加上國際農產品市場也劇烈波動,讓許多人一度擔心,糧食還能不能豐收?連年增產的好形勢還能不能延續?
在農業抗災減災和糧食生產的緊要關頭,中央及時出臺了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保證了抗災奪豐收。這些政策充分調動了地方政府重農抓糧和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與此同時,油料、糖料、蔬菜、水果、肉類、禽蛋、奶類、水產品等農產品健康發展,產量穩定增長。國家還通過大幅度提高小麥、稻谷等主要糧食品種的最低收購價格,對玉米、大豆、油菜子等實行臨時收儲等保護農業生產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動了農民家庭經營收入快速增長。
“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糧食等農產品的豐收,為農民增收打下堅實的基礎。”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日前表示。
就業是民生之本,擴大就業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根本舉措。目前,農民工資性收入占總收入40%,成為僅次于家庭經營性收入的第二大方面。
今年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加上中央高度重視農民工問題,極大改善了農民工的就業環境,促進了農民工就業規模和工資水平同步提高,推動農民工資性收入穩定增加。
上半年,全國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總數達到15723萬人,比上年同期增長626萬人。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農民工最低工資水平大幅提高。目前全國已有30個省份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檔增長幅度平均為24%。
但不可忽視的是,農民增收的基礎仍然比較脆弱,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并未扭轉。城鄉居民收入之比擴大到3.33:1。
為此,未來中國將在大力促進勞動力轉移就業,努力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的同時,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壯大縣域經濟,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著力提高農民就業創業能力。改善農民外出務工環境,積極引導農村勞動力外出就業,提高農民工工資水平。鼓勵和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
不斷增加的轉移性收入,也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前三季度,農民轉移性收入同比增長17.2%,人均已達362元。
在發展農業生產方面,國家繼續加大農業補貼力度,堅持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擴大良種補貼范圍,進一步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四補貼”規模達到1334.9億元,比上年增加70億元。
在農村民生方面,國家加大了家電、汽車、摩托車等下鄉實施力度,積極開拓農村市場。普遍建立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有5106萬農民納入了低保。基本建立了農村醫療救助制度,實行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開展了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今年覆蓋全國320個縣。
今年以來,各地加快推進農村體制改革,拓寬了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的渠道:
——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穩步促進土地承包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農民轉包土地的收入保持穩定增長。
——國家不斷完善農村征地補償制度,征地補償標準大幅提高,農民從征地補償中得到的收入也不斷增加。
——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勢頭迅猛,目前已經超過31萬家。
——一些有條件的地方還開展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農民的股金收入也穩步增加。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農民財產性收入為135元,增幅高達19.4%,是農民收入中增長最快的部分。
(徐志嬌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