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延養老險方案初定監管規則待擬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上海證券報)
8月14日,參與籌備上海個人稅延型養老險試點項目的保險公司再次被召集召開閉門研討會。一位與會人士昨晚向上海證券報透露稱,試點方案進一步清晰,產品類型、費用標準、運營流程、信息平台接口標準等基本成型。項目試點成員公司又從6月份的6家添至目前的8家。
多項內容成型
在經過多次閉門討論之後,個人稅延型養老保險試點方案中的部分內容在這次討論中基本明朗。
目前,項目組主要制訂了分紅險、萬能險和信託型產品類型。費用標準各家一致,為每月稅延金額不超過500元。以上產品大致的運營流程和規則也基本確定,各家針對該試點項目的監管公共信息平台正在緊張建設中。
個人稅延型養老保險試點已被納入上海推進「兩個中心」建設以及上海保險業未來三年的創新規劃中。依據監管部門的預測,一旦該試點出台,上海整體市場個人平均購買力可能為員工年收入的10%左右的規模,按照覆蓋上海市400萬左右在崗職工的10%預測,年度的供款規模很快能達到大約20億左右。
一個無形的「蛋糕」擺在了保險公司中的眼前,各公司趨之若鶩。本報長期跟蹤該試點進展後發現,在早期參與籌備的4家公司(中國人壽、中國太保、平安養老、太平養老)的基礎上,6月份加入了長江養老保險、英大泰和人壽,7月份又加入了新華人壽、泰康人壽。就連合資公司海康人壽、金盛人壽也都在盡力爭取試點。可預見的是,隨著試點公司的增加,競爭越發激烈。
由於稅務處理的問題,該試點產品需要企業參與代辦,根據保監會的要求,基本是壽險公司的團險部和養老保險公司參加產品設計。「但從產品形態本身來看,有很大的個人產品色彩,這無疑對保險公司的系統搭建和銷售模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位與會人士分析說。
下一步創新
從上述閉門會上傳來的消息是,下一步工作安排主要集中在產品創新、監管規則和管理制度的制定上。
上海保監局希望能夠在產品上有所創新,即除萬能險、分紅險外,能深入研究傳統固定利率產品和投連險產品,並初步指定了新華人壽和泰康人壽分別承接這兩個產品的研究。「有公司在會上建議,固定利率產品應設置水平線,可適當放開與銀行利率掛鉤。」
另外,在上述會議上,上海保監局還初步指定了中國人壽和平安養老共同承擔監管規則和管理制度這個課題研究,內容包括市場准入資格、投資制度、信息披露、財務管理、產品審批等方面。
儘管已經論及多次,但由於在這一試點上的經驗空白以及項目流程的複雜性,參加籌備的8家保險公司依然存有較多困惑及建議。知情人士透露稱,比如,在這次閉門會議上,保險公司集體建議,費用方面,提議收費設置上下限,旨在避免各家試點公司之間惡性競爭;稅優方面,建議採用「工資比例+總額封頂」結合方式,建議額度可調,並與通脹掛鉤;並建議明確投資範圍,可增加地方債券投資範圍等。
「由於稅務部門還沒有正式批准該項目,因此,我們下一步的工作就是盡量完善試點產品和試點監管規則,多制訂幾個方案,由監管部門來選擇。」一位籌備小組核心成員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