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私企參與文化產業開發仍需摸索

鉅亨網新聞中心


客觀來看,經過三年的公私合作經營,古窯景區建設和收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變化。

誠如陳武平所介紹,他解決了古窯瓷廠以及原景德鎮知名的十大瓷廠一部分人的就業。窯系的建設和恢復,使得一些傳統制瓷技藝得以保存。管理者活躍的經營思路,令古窯成為景德鎮的一張名片。

由于文化、文物類資產所特有的歷史性、民族性和傳承性,其產權界限較難界定,完全的私有化存在較大爭議;原來的國有經營管理體制又缺乏活力;因此,介于兩者之間的承包經營,或者合作經營較為普遍。

這種被稱為PPP(private-public-partnership)的公私合營模式,在國內許多景區盛行。相比整體改制或MBO,這種模式,看似在保證所有權的公共屬性方面,更為安全。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PPP模式往往演變成一種不徹底的私有化。在保持公共產品屬性,以及私營資本的逐利要求方面,往往遭遇兩難。私營資本的逐利要求,一旦遇到與文化和文物保護的國家政策相沖突,是進是退,該取該舍,考驗著當政者和私營業主的邊界把控能力。

關鍵是,文化、文物體制改革仍在摸索中前進,政策面臨不斷變換的風險。同時目前仍缺乏一個整體的管理機制和執行機構。

政策不確定性、管理體制和機構的不健全,是參與文化體制改革的民營企業面臨的最大風險。企業家對此需要有更高的法律意識,追求合理的投資回報,并努力尋求制度保障,尤忌與權力共舞而忽視規范和規則。

與一般景區不同的是,古窯景區還是重要的文物保護單位。對于文物和遺址是否應在生產中保護,以及文化遺產的產業化,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曾說:“有一種觀點,似乎文化遺產被產業化了,賺到錢,就是得到了重視,起到了作用。這是錯誤的。文化遺產一旦被產業化,就難免被按照商業規律解構和重組。能成為賣點的便被拉到前臺,不能進入市場的則被擱置一旁。”

此番話,不僅僅為景德鎮之借鑒。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