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數據出爐 期貨市場反應平靜
鉅亨網新聞中心
昨日,國家統計局公布去年12月物價數據,市場反應平靜,股指期貨窄幅震蕩,工業品、農產品漲跌互現,并且大多數品種漲跌幅未超過1%。
數據顯示,12月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4.1%,月度漲幅創2010年9月份以來的15個月新低,12月PPI(生產者價格指數)同比上漲1.7%,月度漲幅為2009年12月以來的兩年新低。數據對市場短期走勢有一定提振作用,滬深300現貨低開后上漲,商品市場也出現一波拉升,但由于CPI數據處于市場預期范圍,資金跟進意愿并不明顯,市場沖高回落,重新步入震蕩。最終,期指IF1201合約微跌0.24%,銅、鋅、橡膠等工業品上漲,而大豆、豆粕以及油脂延續周三的調整。
食品仍是影響CPI的最主要因素,12月份食品價格上漲9.1%,對CPI貢獻約2.79個百分點。其中,糧食價格上漲6.9%,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19個百分點;豬肉價格上漲21.3%,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64個百分點;油脂價格上漲6.6%,影響約0.08個百分點。
東證期貨朱鳴元表示,CPI數據本身是反映商品價格的,而不應該影響商品價格,但國內由于存在政府調控的預期,所以CPI的回落,表明政府進一步調控的壓力減少。并且PPI持續低于CPI,預示企業原料成本漲速低于產品,經營局面正逐步改善。這些都會對市場形成偏多的影響。
但浙商期貨戚文舉表示,去年12月份物價數據對商品和股市的利多效應比較有限,商品市場維持分化走勢,金屬、化工等對數據反映敏感,在經濟放緩大背景下,流動性沒有好轉前,不宜樂觀。農產品的金融屬性影響較小,應該多關注目前的南美天氣情況和基本面總體變化。
戚文舉從環比角度進行分析指出,12月份CPI環比上漲0.3%,PPI環比下降0.3%,生產環節通脹壓力緩解,并向CPI傳導,促使CPI繼續下滑。但CPI環比攀升,PPI下滑也打擊生產商積極性。
另外,大宗商品領域專業機構生意社,在此前也發布了12月大宗商品供需指數(BCI),數據顯示為-0.19,較11月份的-0.70有所回升。所監測的100種大宗基礎原料,下跌品種個數由11月份的82只,縮減為12月的59只。
生意社總編劉心田表示,結合BCI和PPI所反映出來的工業品價格運行趨勢來看,從去年10月到11月,PPI跌幅很大,12月數據有所好轉,仍處于下滑趨勢當中,這表明制造業經濟仍處于收縮狀態,只是收縮程度較上月大幅縮小。預計1月份BCI有望回升到0上下波動,甚至翻紅,PPI也可能止跌。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