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首獲許可發布中國評估報告凸顯中國政策的改變
鉅亨網新聞中心
自進入6月份以來到目前8月初的這兩個月中,國際環境和市場都正在悄然發生改變。年初以來市場的焦點歐債危機近期正在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取而代之的便是美國經濟復蘇步伐的放緩以及美聯儲超寬松貨幣政策恐將超出市場的預期延續更長時間,再伴隨著暴漲暴跌后必有暴跌暴漲相隨,國際市場走勢也正在發生轉變。以美股為代表的全球股市正在近兩個月中逐漸出現止跌回升勢頭,而匯市則呈現美元單邊大幅下挫及非美貨幣止跌回升走勢,這無疑是市場風險情緒正在近期發生轉變的一個信號,同時投資者也重回經濟基本面,開始重新審視全球各大經濟體的復蘇情況。
而就在這同一時間段,國際社會的另一個輿論焦點即中國和人民幣匯率問題也正在發生著改變。由于受到此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而在08年7月份重新鎖定美元的人民幣匯率在2010年6月19日開始發生改變,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將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這意味著中國央行將開始放棄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人民幣匯率實際盯住美元的立場,并開始逐步推進適合本國發展的匯率機制,而不一味將人民幣同美元綁在一條船上,受此影響,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隨后兩周連續上漲,不過進一步的升幅有限。
隨后,美國財政部在7月9日也很配合的再次拒絕將中國正式列為匯率操縱國,盡管有關于人民幣匯率仍然嚴重低估的聲音不絕于耳,不過隨著適逢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五周年之際,中國意外批準IMF首次發布該組織有關于中國的年度經濟評估報告,這一舉動配合此前的再度推進人民幣匯改聲明,無疑正暗示著中國對于人民幣匯率政策的改變,同時也意味著匯改五周年的這個時間點或將成為一個進入新時期的里程碑。
對于此前央行宣布的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及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一度引發了各界較大的爭議,特別有聲音表示,增強匯率彈性,將損害出口行業,導致失業增加,也可能存在熱錢流入的風險,同時市場也對此次央行推進匯改的動機也心存疑慮。但隨后央行批準IMF可以發布對于中國的評估報告,顯示其在經過了近兩年的掛鉤美元匯率政策后再度推進匯改的決心,特別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及副行長胡曉煉均高度肯定匯率機制改革選擇了準確的時機,而批準IMF發布中國評估報告的舉動更像是在昭告各界,中國已經開始著手實施新的人民幣匯率政策,不會再去刻意阻止某些國際機構對于中國匯率政策的評頭論足。
自07年以來,中國一直拒絕IMF對于中國的經濟評估,因為該報告幾乎必將中國匯率提上議程,并在無形中施壓中國政府關于人民幣匯率問題,而西方發達國家更是借此將矛頭直指中國,盡管各自的政治戰略目的不同,對此中國只能一抗再抗。而此次IMF首次獲許發布對中國的經濟評估報告,這充分反映了中國政府在6月退出盯住美元匯率制之后,對外政策的進一步轉變,因與其與之“頑抗”,還不如在適當的時候根據自己的長遠規劃順便打開外界想要中國打開的“大門”,因為長遠來看這扇“大門”是早晚要開啟的,只是時間點的不同將會對國家長遠的發展帶來不同的影響,而且即便在打開后也并不一定會按照外界想要看到的路線去走,而這正體現出了國與國之間的博弈。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在有條件有目的性的“合作”中發展遠比在強硬“對抗”中求生更為明智,特別目前各主要經濟體在剛剛走出二戰后最為嚴重的衰退后復蘇勢頭仍然偏弱的背景下,脆弱的全球經濟還需要中國經濟的帶動,債務纏身、失業率高企的發達國家更是需要中國政府的配合,再加上國家自我發展的需要及長期路線的規劃,政府便選擇了這個時間點開始改變政策。
在獲得中國批準后,IMF在7月29日發布了名為“第四條款”的中國年度經濟評估報告,其中在描述人民幣匯率問題時表示,除非中國政府采取包括讓人民幣升值在內的更多措施來支持國內消費,否則中國的貿易順差將再度膨脹,而IMF在之前早些時候就已經披露人民幣幣值被“顯著”低估。IMF表示,盡管中國已經采取了放松人民幣釘住美元的做法等正確措施,但實現該目標所需的至關重要的大規模政策改革尚未全面到位,匯率迄今為止上漲的幅度非常小,目前人民幣匯率被低估將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也不利于擴大私人消費。
[NT:PAGE=$]
IMF的上述報告反映出其對于近期人民幣升值幅度還并不是非常滿意,并仍想繼續施壓中國以加速人民幣升值。雖然正常情況來看,貨幣的走強將提升家庭的購買力,提高勞動力要素在所有要素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還會將投資引導到服務于國內市場的相關行業,并有利于進口業,但對于目前經濟仍處在恢復階段的中國而言,特別在經濟結構轉型還未成型之前,對外出口仍是支持GDP的重要組成部分,且大量就業依靠于中小對外出口企業,因而人民幣短期內的快速升值無疑將負面于上述情況,特別對于手握巨量外匯儲備的中國而言,屈從于國際壓力令人民幣快速升值也將面臨著極大的風險,因此中國政府隨即對其反駁稱,目前人民幣匯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平衡。
目前,中國政府與IMF對人民幣是否被低估產生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是否成為人民幣升值的理由;二是目前的實際有效匯率是否仍處于上世紀90年代時期的不均衡水平;三是中國的經常賬戶盈余未來是否會繼續上升。對此中國政府明確表示,近期外匯儲備的增長是史無前例的全球流動性泛濫和發達經濟體所采取的貨幣政策的結果,因此外匯儲備增長并不是匯率被低估的主要依據。而人民幣目前的匯率水平與1994年相比已經升值了50%以上,比處于較低水平的2005年也升值了22%,因此人民幣當前的水平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平衡水平。此外,城市化、人口結構的變化和農村改革都會降低經常賬戶盈余,而正在進行的結構調整、工資上漲和近期的匯率升值將促進消費,因此中國持續的經濟快速增長也使經常賬戶盈余占GDP的比例在縮小。
雖然IMF對于人民幣升值將給中國各省市和各個產業帶來的影響進行了評估,其中評估顯示,人民幣實際匯率升值5%,整體經濟增速會下降1%,就業增長會下降0.75%,而對增長的影響持續2-3年后會逐步消失。但實際情況中國政府也有自己的一張評估表,而反應出的情況也很可能與IMF的評估會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即便IMF在獲批后首次發布的中國經濟評估報告中還是將人民幣匯率問題提上了議程,但是中國政府對此的態度卻反映出雖然其已經開始改變匯率政策,但具體改變后的方針卻仍將按照自己制定的路線“行走”,而不太會屈服于國際壓力,因為之前的日本就是一個“教訓”。
最近幾年,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已隨其經濟高速增長而開始顯現,在其向IMF貸款資源注資500億美元及朱民獲任IMF總裁特別顧問后,中國影響力在IMF亦愈發顯著。因而在目前剛經歷二戰后最為嚴重的經濟衰退后,全球經濟開始步入逐漸復蘇階段,適當的參與IMF等重要國際組織已經成為了中國的又一對外策略,而這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緩和國際上“懷有目的”的對于中國和人民幣匯率等問題的壓力。
國際經驗告訴我們,作為國與國之間貨幣的比價,靈活的匯率制度有助于直接應對各類外部經濟沖擊,有助于增強一國應對外部沖擊的能力以及宏觀經濟的“韌性”。二十世紀90 年代以來國際上發生的多次金融危機都表明,僵化的匯率體制容易受到投機力量的攻擊,并很可能引發貨幣危機并隨之出現金融海嘯,從而引起嚴重的經濟危機。因此結合中國的特殊發展階段,為保持中國經濟平穩較快可持續增長,增強貨幣政策的靈活性和有效性,改善宏觀調控能力等,完善人民幣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并逐步增強匯率靈活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所以中國便選擇了現在這個節點在決定將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改后批準IMF可以發布有關中國的評估報告。
綜上,雖然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正在逐漸淡出人們視野,但這還是令中國經濟增長的外部環境更加趨于復雜,另一方面,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經濟復蘇在經歷了此前一輪的回升后又開始呈現疲弱跡象,這令全球經濟能否成功避免二次探底也充滿疑慮,而美元在經歷了此前連續近半年的大漲后于近兩個月再度開始呈現單邊大幅下挫走勢,這對于國家推進人民幣匯率改革更是帶來嚴峻的挑戰。因此,此次IMF首獲許可發布中國評估報告雖然進一步反應了中國政策的改變,但具體的行進路線仍將是一個長期且充滿坎坷的過程,而在這其中國與國之間此消彼長的態勢也將得到最為淋漓盡致的反應。如果6月19日央行發表聲明決定將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作為中國對外政策改變的第一步,那隨后IMF獲批允許首次發布中國評估報告也僅僅是國家所邁出的試探性的第二步,而未來陸續跟進的第三、第四步等讓我們拭目以待。
(花雨 撰稿)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