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擇時適足不擇地安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證券時報)
炒股最理想的狀態是心不擇時適,足不擇地安。但最近一次暴跌,讓很多人失去理智,被股票市場控制了自己情緒的大有人在,也有人信誓旦旦要徹底離開股票市場,其實,這都是一種心情極端不適情況下的自然反應。暴跌每次行情都有,投資者關鍵是要找到炒股的最薄弱環節,調整好狀態,尋求新的盈利機會。
很多在股海裡沉浮了十幾年的老投資者經常總結成功的投資行為應該包括哪些因素,筆者比較傾向於一種觀點,那就是成功的股票交易應該包括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交易系統及資金管理。這三點是能夠在股票市場立足,避免被股市波動消滅本金的最關鍵之處。
自我控制能力差的人不適合炒股。這一點要投資者進行自我判斷,如果你在生活中玩遊戲上癮,如果你自己的體形嚴重超重但仍舊食慾旺盛,如果你經常給自己制訂某種規則卻又不斷地違反它,那麼基本上可以判斷你自己的控制能力是差的。如果自控制能力差的話,炒股生涯將會非常辛苦,而且要付出昂貴的學費。
在證券市場,有一小部分投資者總是在股市大跌的時候受傷,在底部絕望離開股市,然後讓時間來治療自己的傷口,等到傷口癒合得差不多了,股票市場恰好就到了紅火的時候,一忍耐再忍耐,等到全民炒股都賺錢的時候,他忍耐不住了,終於再次搬來資金殺進去,結果便是又一次慘重的傷害。在失眠的黑夜裡,這一小部分投資者是否找到了自己失敗的原因?自我控制能力差。
而炒股需要的交易系統並非是要自己編製程序來設計,而是一些投資的簡單「規則」。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用到一個詞語叫「一本正經」,這裡的「經」,原本的含義是指經書或者經典的規則,是人們遵守的信仰或者行為規範。散戶投資中要找的「正經」就是交易系統,比如只買上市幾年之後的股票、只買上升通道的股票、只買最近有漲停或者連續漲停的股票等等,這些規則構成了自己的交易系統。這個系統不能是你在交易的時候隨心所欲地想起來的,而是在投資股票之前就要設計好的。因為在證券市場,一個小的疏忽和冒險行為,足以消滅你的本金。
資金管理儘管是個老話題,但總有多數投資者喜歡滿倉投資,這種投資習慣往往是致命的弱點。不管行情有多好,在找到要投資的股票時,資金管理的思維一定要清醒,最多半倉,也可以輕倉嘗試買入,在取得一定收益或者遭受一定程度損失後,再驗證自己的判斷正確性,考慮是否進一步加倉或離場,這種投資上的資金管理可以讓損失減少。
在整個股票投資的三個因素裡,最薄弱的環節是投資者自己,或者說是自己的控制能力。如果沒有良好的自控能力,有再好的交易系統都沒用,用交易系統賺的錢都可能再賠出去。交易系統亦需要區分不同市場、不同交易策略、不同成功率、不同盈利空間,決定投入資金的多少,按盈利空間大小成功率排個隊,才能捨小利留住大機會。
自我控制能力差的投資者,經常把投資的目標搞混亂了,在投資行為中,我們投資者的首要目標必須是能長期生存下來,其次是資產的穩定增長,第三個目標才是獲取高額收益。大多數投資者卻把第三個目標放在第一位。這樣在鬥志昂揚的幻想中,衝動的頻繁交易就容易形成習慣。
當然,要想成為一個自我控制能力好的投資者,需要經常提醒自己獨立思考,培養自己的抗干擾能力,並在生活中培養自己按照計劃辦事的習慣。等自我控制能力得到提高之後,投資者可以制訂自己的交易系統了,再加上學習一些科學的資金管理知識,如此,股票投資生涯中的風險將會大大降低,或許,「心不擇時適,足不擇地安」的理想狀態就能夠接近甚至達到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