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70周年 罪無可恕 和平猶可追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1-31 13:59
一名倖存者重臨舊地,忍不住流下男兒淚。 圖片來源:法新社/香港文匯報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在波蘭南部奧斯威辛設立集中營,殘殺110萬人,當中逾9成是猶太人,成為納粹大屠殺的象徵。1月27日這一天,約300名大屠殺倖存者聯同多國元首政要聚首波蘭,紀念集中營解放70周年。很多倖存者已年屆9旬,或是最後一次出席大型悼念活動。有人表示永不原諒納粹暴行,強調無止盡的戰爭毫無意義,但逝者已矣,對當前和平感到欣慰。
香港《文匯報》報導,納粹德國領袖希特勒為「清洗」猶太人,推行喪心病狂的「最終解決方案」,設立奧斯威辛集中營,迫他們從事嚴苛勞動工作、進行人體實驗,最臭名昭著是用作集體屠殺的毒氣室。蘇聯紅軍在1945年1月27日攻入奧斯威辛,當時營內僅剩7000名俘虜。
1月27日標誌著集中營解放70周年,悼念活動有來自以色列的集中營倖存者參與,而出席的政要包括比利時國王菲利普伉儷、荷蘭國王亞歷山大伉儷、法國總統歐蘭德、德國總統高克、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等,俄羅斯、美國和以色列則會派次一級官員作代表。曾任已故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私人助理的波蘭克拉科夫大主教齊維什,代表梵蒂岡出席。
雖然不少集中營倖存者已年屆九旬,對當年慘況依然記憶猶新。95歲的帕辛斯基是首批送到集中營的700名波蘭戰俘之一,他抵達後隨即分配到理髮部門,更被點名為集中營指揮官魯道夫赫斯剪髮。他稱自己手執理髮刀時,曾經閃過刺殺對方的念頭,「但我知道後果,就是營內一半人會即時被處死。」
91歲的波斯梅什稱很多人不堪折磨,入夜後跳向電網自殺,令營地周邊電網掛著無數具屍體,「你無法想像被電死者的慘叫聲,我們每晚也被這些叫聲吵醒」。
波斯梅什和帕辛斯基被送入集中營時年僅19歲,年輕的他們快速學懂營內生存之道在於「低調」。波斯梅什說:「當一群人步行時,要避免走在最前或側邊,盡量站在人群中間,遠離惡犬、獄警和囚監。總之就是盡可能保持不起眼,避免受罰。」
解放集中營時,前紅軍士兵馬丁紐斯金只有21歲,他憶述當時僅高層事前知悉集中營內的慘況,他和很多士兵是在攻入後才發現真相,「你很難直視倖存者,我記得他們每個人的臉孔,尤其是他們的眼睛,反映了他們經歷了何等苦難」。(接下頁)
[NT:PAGE=$]
其中一間房內,掛了當年被送往做人體實驗的小童照片。 圖片來源:法新社/香港文匯報
羅馬尼亞出生的猶太女子科爾年僅10歲時,與雙親及孖生姊妹被抓進奧斯威辛集中營,更被迫參加慘無人道的醫學實驗。雖然她受到納粹百般折磨,但獲救至今一直主張寬恕而非報復,更決定「收養」奧斯威辛集中營指揮官的孫兒,成為一時佳話。
科爾和姊妹當年如俎上肉般任由宰割,每周最少接受5次注射,藥效令科爾極度不適,不過她咬緊牙關,最終活下來。
現年80歲的科爾居於美國,並成立「燭光」大屠殺紀念館和教育中心,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故事,但她並非宣揚憤怒,而是寬恕。「無人可以給予或奪走我寬恕的權力,我拒絕成為受害者,因此我獲得解放。」
科爾前年收到自稱是集中營指揮官魯道夫赫斯孫兒赫斯的電郵,表示希望與她見面,科爾不僅答應會面,其後更成為對方的義祖母。
這名老伯展示當年被紋在臂上的囚犯編號。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納粹德軍在1944年5月入侵匈牙利,當時年僅15歲的甘斯一家隨同奧拉迪亞全市近2.5萬名猶太人,被送往奧斯威辛集中營,她一家最終只有她和母親活下來。如今將屆86歲的甘斯首次重返舊地,她坦言此行並不好過,但具有重要意義,並稱「活著便是最好的復仇」。
甘斯指,當年抵達集中營後,納粹兵把男女分成兩行排列,聲言「你們長途跋涉到來要洗澡」,之後才知道原來這是「篩選」過程。她說︰「軍官看一眼便決定你的生死,若他指向左邊,便是送往毒氣室和火葬場;指向右邊則是成為奴隸。」
來自波蘭的林登鮑姆同年7月被送入集中營,翌年1月,納粹軍隊節節敗退,包括林登鮑姆和幾名家人等1500名俘虜被迫「死亡行軍」到另一集中營,由於囚衣難抵嚴寒,1500人中僅500至600人活著抵達。
現年88歲的林登鮑姆提到早前造成4名猶太人死亡的法國巴黎超市人質事件,他稱時至今日歐洲仍然瀰漫反猶情緒,「70年了,如今猶太人走在歐洲街上,仍要擔憂性命安全。」甘斯亦形容反猶情緒「可能還會持續上千年」。
集中營的慘痛記憶不僅是倖存者揮之不去的噩夢,對其家人、下一代甚至再下一代也是沉重的心理包袱。英國《每日電訊報》記者里希特曼的祖父希佩爾是奧斯威辛集中營倖存者,他早前跟隨祖父重訪傷心地,心裡盡是說不清的感受,並形容:「集中營內似乎永遠都在下雨,你幾乎無法想像這地方被陽光照射的畫面。」
希佩爾生於波蘭,1944年被送入集中營。當時年僅13歲的希佩爾見到營內煙囪冒出煙霧,還天真以為是在烘焙麵包(實際是火化屍體的煙)。里希特曼表示祖父為人開朗風趣,但重返集中營時卻是前所未有地沉默寡言,並形容營內保存下來的一事一物,也足夠牽動任何人的情緒,無論是髮梳、眼鏡、鞋子還是鞋蠟,「就連鳥兒也知道不應在這裡歌唱。」(接下頁)
[NT:PAGE=$]
集中營內豎立了一塊骷髏頭木牌,令人不安。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日本時報》日前發表社論,指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70周年,除了要向受害者表達慰問,也是給日本人、尤其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等政治領袖一個機會,深切反思日本的戰時行為對亞太區人民造成的痛苦,下定決心反戰及反種族和其他種類的歧視。
歐洲國家在二戰後積極和解,最終誕生出歐盟。反觀亞洲,戰爭歷史的影響遺禍至今,日本與中國及韓國的外交關係仍隔著深刻裂痕。要修補裂痕,教育是重要一環,日本政府應勇於面對戰爭歷史的真相,讓下一代思考從中學習到些什麼。
正如奧斯威辛集中營遺址一樣,作用不止是悼念,亦用於教化。博物館讓德國、波蘭及以色列的年輕人──當時的加害者及受害者的後代,一同了解大屠殺的歷史。東亞正正缺乏此類設施,證明國家之間從戰後至今一直未真正和解。
在戰後時期,德國一直不遺餘力將該國在大屠殺中該負的責任告訴下一代,亦努力向被納粹迫害的國家尋求和解。1970年,西德總理勃蘭特在波蘭紀念華沙猶太區起義死難者的紀念碑前下跪,望獲得寬恕。2000年,共6500家企業合作成立52億歐元(約454億港元)的「紀念.責任.未來基金」,向16萬多戰爭受害者賠償,並加強歷史教育。2010年,德國政府捐出6000萬歐元(約5.2億港元),資助維修奧斯威辛集中營,多年來亦不間斷追查仍逍遙法外的納粹罪犯,以及在柏林興建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
安倍上周出訪耶路撒冷參觀以色列大屠殺紀念館時,表示「現在明瞭一群人被挑選為歧視及仇恨對象有多殘忍,必須努力實現沒有歧視、沒有戰爭的世界」,卻避談日本侵略歷史。若日本不願意睜開眼睛,將永遠無法與鄰國達成和解。
《最終解決方案》
1941年,在一份由納粹頭目戈林簽署的文件中,出現「最終解決」一詞,亦即是指要消滅所有歐洲猶太人。及至翌年1月,納粹德國官員在柏林近郊召開「萬湖會議」,討論「猶太人問題的最後解決辦法」,落實了有系統地對猶太人進行大屠殺。
根據方案,猶太人被運到東方勞動,「其中大部分毫無疑問將通過其自然減少的方式消滅,對於最後還能留存的抵抗力最強的那部分人,必須以相應的方式處置。」結果,在「最終解決」猶太人的行動中,出現了像奧斯威辛集中營那樣採用毒氣室、焚屍爐等成批屠殺猶太人的罪行。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