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游資,熱錢與正規軍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證券時報)


目前的處境

本週一,滬深股市大幅突破性上揚,但隨後四天市場人氣渙散,大盤窄幅盤整,呈現欲漲還跌態勢。實際上,自2639點以來,整個市場基本上都處在類似的氛圍中,所謂「該跌不跌、欲漲還休」是也。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局面?這樣的狀態是否正常合理?後市會如何發展?

比較來看,自反彈以來,雖然滬深股市起步較早,但已遠遠落在別人後頭。道瓊斯指數2009年3月低見6470點,本周最高到達10438點,反彈幅度為61%;道指目前處在10300點位置,在2007年10月高點14190點至6470點下跌的0.5倍位附近。恆生指數對應的低高點分別是11345點、23099點,反彈了103.6%。恆生指數目前所處的位置遠高於2007年開始的大跌跌幅0.5倍水平,接近了0.618水平(23800點)。雖然上證指數從1664點到3300點,反彈幅度接近1倍,但比較2007年10月之後的調整,我們可以看出,上證指數費了吃奶的勁,還不到0.382附近(3368點)。中國經濟復甦早,回升勢頭強勁,股市卻如此表現,總有點不對勁。

從估值來看,目前全部A股的市盈率為27倍,大盤股的市盈率為24倍,而銀行股的市盈率僅為16倍。這些估值處在歷史平均水平附近,有些甚至較歷史平均水平還低。如此看來,目前A股的萎靡不振似乎也有點反常。


正規軍的憂慮

近兩個月以來市場的基本特徵是指數窄幅震盪向上,題材概念輪番切換,小市值題材股活躍,而權重板塊表現相對較弱。從上證指數9月探低2639點算起,小盤指數上漲幅度遠遠超過大盤指數,其中小盤指數漲幅超過80%、大盤指數為30%左右。估值方面,申萬小盤指數PE超過60倍,大盤指數PE僅為24倍,全部A股PE為27倍,中小板PE為46倍,銀行板塊為16倍。由此可以看出,權重股、藍籌股,或者籠統說大盤股處在壓抑狀態。大盤股走勢受阻,實際上反映了機構投資者等正規軍沒有放開手腳,處在瞻前顧後、怕狼畏虎的狀態。而題材概念等小市值股的活躍,則活生生地再現了游資熱錢的本性與特色。

雖然經濟復甦強於預期,中國經濟好於外圍,但A股表現比別人差很多。而A股不同板塊的表現差別更大。如此這般,原因只有一個,即機構投資者的預期比較悲觀。其實,這種悲觀早已呈現出來了。從基金三季報來看,基金在三季度整體傾向防禦,在行業配置上減持金融地產,前20大減持重倉股中有15只是金融地產股。由此,三季度金融、地產等權重板塊股價表現也趨於疲軟,而且一直疲軟至今。

機構投資者也許過分理性,過於擔憂未來的經濟走向,尤其是通貨膨脹。從目前來看,我國的通貨膨脹預期越來越強烈。前三季度新增貸款8.67萬億元,全年超過10萬億元已經沒有懸念。加上目前人民幣升值預期,國際熱錢會蜂擁而至。在這樣的雙重壓力下,通貨膨脹是遲早的事。而通脹之下,經濟要麼高膨脹高增長;要麼滯脹。因此,投資市場的前景令人憂慮,機構投資者哪裡還放得開手腳?

市場還有餘地

其實,三季度基金倉位的調整也許只是基金們的「偷步」,反映了機構投資者焦慮性「陣痛」的發作,並不完全反映未來的投資取向。這種調倉也與大多數機構的預期不符:從市場一致預期看,中國經濟復甦是可持續的,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股必將迎來業績顯著增長,相對低估值的銀行、保險、地產,將成為帶動市場整體上行的主體。

再則,雖然通貨膨脹會是經濟刺激政策最直接、最具確定性的結果,但時機上不會來得這麼早。第一,先前的經濟刺激政策還不到退出的時候,即使要退出,也會循序漸進。這一點,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都已非常明確。第二,需求擴張有一個較長的時間過程,從寬鬆的貨幣政策到通貨膨脹出現,一般需要一年半至三年時間。第三,我國的產能過剩、內需不足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在同樣寬鬆的貨幣政策下,通貨膨脹出現的時機還會推遲。第四,按照過去的經驗,在進入通貨膨脹之前,特別是在進入明顯通脹之前,人們迫於對通脹的擔心,會紛紛進入投資市場。這樣,無論是股市,還是期市,都會有瘋狂的表現。很明顯,這樣的狀態目前還沒有出現。

由此似乎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其一,A股的萎靡只是暫時的;其二,在概念股和中小盤股被爆炒之後,目前權重板塊已成窪地,尤其是以銀行股為代表的藍籌股定價明顯偏低。這種狀況不會持續太久。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