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中國喪失產品定價權致投資環境惡劣
鉅亨網新聞中心
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稱,在整個產業鏈中,中國制造業創造的附加值最低,因此,中國喪失了定價權,導致中國實業投資環境的惡劣。
據錢江晚報10月15日報道,“這是什么,錄音機?”被人戲稱“郎大炮”的郎咸平教授昨天在杭州演講。一上臺,就給出這么一句話。
“今天大家既然花了時間來聽我講,我一定放開說,(不過)攝像機、照相機、錄音機統統不要對著我,聽完之后各位也不要發微博,否則后果自擔哈。”
開場白,簡短直接,臺下上百雙眼睛盯著,耳朵都豎著了,都想聽聽,“大炮”這回要開啥炮。
昨天,《浙商》雜志社、杭州市民營企業協會聯合主辦的“《浙商》財富論壇(杭州站)”,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頂著一頭花白頭發,閃亮現身。
第一種病
喪失定價權,導致投資環境惡劣
“芭比娃娃中國制造,價格1美金,利潤1美分,美國的沃爾瑪賣9.99美元,利潤3.6美元。”郎醫生說,這個例子我舉了很多次了,其實每個行業都一樣,小到一個娃娃是這樣,大到大宗商品鐵礦石也是一樣,我們沒有定價權。因為在整個產業鏈中,中國制造業創造的附加值最低。
“草甘霖,一種農藥原料,原來一噸是11萬,出口很賺錢,國內馬上建起了上百家農藥廠,價格一競爭,現在每噸只要1萬多,自己內耗掉了。”郎醫生說,定價權之爭的失敗有外因也有內因。定價權之戰的失敗,導致中國實業投資環境的惡劣。
2000年下半年開始,很多資金被抽出來炒樓炒股甚至炒普洱茶。這個病一直延續到今天,制造業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人民幣匯率如果再升值3%,那么江浙一帶的制造業平均有可能為0,如果按國外預期升值到5%,那么又有多少家企業面臨倒閉?
第二種病
產能過剩,“發燒”有點厲害
“我給你們讀一條短信。”郎咸平從口袋里掏出手機,翻出一條收藏了幾個月一直不肯刪除的短信,“我讓大家理解產能過剩的含義,鋼鐵、水泥、玻璃、煤炭、花工、多晶硅、風電、電力、焦碳、鐵合金,有色金屬、紡織、皮革、電解鋁、印染、造紙、化肥、農藥、家電、汽車、機械、造船……全部產能過剩。不能再念了,再念下去真不知道什么產業是不過剩的了。”
“國家鼓勵新能源,希望提供新的增長點,消化產能過剩的問題。”郎醫生一手拿話筒一手不停拍著沙發扶手,“新能源包括核能、風能、太陽能,這些都是用來生產電,但現在電力也是過剩的。太陽能需要玻璃和多晶硅,后兩者產能過剩的問題或許能解決了,但新的產能過剩又將誕生。18個省100多個城市將多晶硅產業作為第一大工程,明年產能將達到10萬噸,而國內需求只有1.7萬噸,全世界也就5萬多噸。”
“中國不是領先全球率先回暖,而是領先全球率先發燒,我們的病沒有好,而是更加嚴重。”郎咸平說,中國經濟將面臨第二次探底。
“我講話越來越自信,因為之前的預言都變成是事實。”郎咸平說。
“怎么突圍?不要問我,我不知道。”郎醫生面對臺下焦慮不安的企業家的突圍問題,給出的答案居然是:“我不知道。”
那有錢現在能投啥?“我現在不炒房不炒股,只做外匯。”他甩出這么一句,就不肯多展開了。
問答選錄
提問人:富陽金鑫建材家居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建國
問:國家在調控房地產的同時,并沒有對商業地產出臺有關政策,在現在的大環境下,商業地產的發展后續將會如何?
郎咸平(以下簡稱郎):商業地產的發展應該來源于經濟形勢的大勢好轉,而現在多數商業地產的發展是因為樓市資金的外逃,加上政府不可預期的政策讓人難以下判斷,所以商業地產發展更應小心謹慎。
提問人:杭州元谷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慶壽
問:當下很多制造業發展遇到瓶頸,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是否有前途,該如何發展?
郎:文化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不僅需要一般產業所必需的資金、人才、技術等必要因素,最需要的是創新的思維模式。目前,我們國內的思維僵化,從體制上蔓延到各實體企業,制約了企業發展的“彈性”,后勁不足。在危機環境下,低負債率、現金流和以此保障的企業發展“彈性”是一個企業扛過經濟危機的必要條件。
提問人:杭州朱道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朱道
問:實體企業如何面對如今的低利潤環境?
郎:樓市在感情上狠狠傷害了從事實體經濟的企業家,因為僅有資金門檻的樓市,比同時在資金、人才、技術和創新上苦苦追求的實體企業,拿走了更多的利潤。
對于投資機會,現在并不適合投資。投資一個新的行業需要很長時間的摸底。一旦投資,外部環境帶來沖擊,企業成功的幾率大大降低。我建議,現在要保有更大的彈性:減輕負債,提高企業現金流,暫緩投資。
(付影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