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轉基因洋大豆大舉入侵 中國本土大豆陣地盡失 恐丟市場定價權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中國是大豆原產地,但近些年受到國外轉基因大豆巨量湧入影響,已萎縮至 1.1 億畝,甚至可能因此喪失大豆市場定價權!黑龍江省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表示,自 1996 年中國由大豆出口國轉為進口國, 2011 年進口已達 5264 萬噸, 10 多年增長 47 倍!蜂擁而至的轉基因大豆迅速擠佔了國產大豆的生存空間,對種植、加工、貿易、流通、市場體系產生巨大衝擊,中國大豆產業遭到了重創!

香港《文匯報》報導,一望無垠的豆田曾是北方一景,如今大豆種植正在「枯萎」!據王小語介紹,中國是大豆原產地,但是,近些年受國外轉基因大豆巨量湧入的影響,已萎縮至 1.1 億畝!這其中黑龍江省獨佔半壁江山,最難能可貴的是,黑龍江是全國唯一未種植和加工轉基因大豆的省份,它是保證中國非轉基因大豆純潔性的最後堡壘,如果一旦這裡出現轉基因大豆滲入,後果不堪設想。這方面,並不乏前車之鑒,阿根廷就因為管理不嚴,老百姓將轉基因大豆與非基因大豆混合種植,當政府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採取各種手段也無法逆轉了。



但黑龍江的堅守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因為中國沒有建立區分轉基因與非轉基因大豆的市場體系,無法實現非轉基因大豆的優質優價。加上與小麥、水稻、玉米相比,大豆的比較效益最低,種豆不賺錢,甚至賠錢,農民棄豆現象嚴重,大豆種植面積因此出現連年萎縮, 2011 年僅剩 5193 萬畝,與 2010 年的 6700 萬畝相比,又下降 22.5%!

即使如此,受地理條件限制和輪作的需要,黑龍江省每年仍有 500 多萬農民種豆,效益低下直接影響他們的收入與生存。如今,這些農民只能望豆興歎,欲哭無淚了!

「 大豆加工企業大多數停產,有些已處於破產的邊緣!」王小語憂心忡忡地說。據他介紹,由於看重中國的巨大市場,很多大型跨國加工企業早就佈局在珠三角、黃淮海、大連等沿海地區,以便加工進口轉基因大豆,這裡即是產區又是主要銷區。「在美國用於製造動物飼料的轉基因大豆,在中國卻主要是加工食用豆油,目前,國內豆油 90% 以上是轉基因豆油,但從食品安全的角度考慮,在轉基因安全性沒有明確的情況下,通過轉基因技術進行大豆工業化生產,以此達到佔領市場的目的,是很不道德的!」王小語對此深惡痛絕。

由於市場被佔,致使國內大豆加工企業舉步維艱。黑龍江現有加工企業 147 多家,日加工 200 噸以上有 88 家, 90% 已停產。在歐美國家,包括大豆在內的非轉基因產品要比轉基因產品高出 30% 到 50% ,甚至高達 1 倍,而在中國,非轉基因大豆產品的優勢沒有得到體現,還要與轉基因產品比拚價格!

「非轉基因產品賣不上好價錢,主要是沒有對其進行有效保護,無法凸顯其優點、品質,百姓無法辨認並加以認可。」九三糧油集團總經理田仁禮無奈地說。九三糧油集團是黑龍江省大豆加工的龍頭企業,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在沿海建立分廠,加工進口大豆,以此來彌補加工非轉基因大豆的損失。但田仁禮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堅持多久。

如今,非轉基因大豆加工成品被邊緣化,加工企業逐漸被擠出市場,它們將難逃破產或被兼併的命運,而這正是跨國企業最希望看到的!

更嚴峻的是,由於中國大豆產業外貿依存度高,轉基因大豆持續大量進口,國內又沒有區分轉基因與非轉基因的市場體系,非轉基因大豆和產品價格一直參照轉基因大豆和產品的價格定價,從而導致了中國大豆話語權喪失,定價權旁落!

據了解,目前, ADM 、邦基、嘉吉、路易達孚四家跨國公司壟斷了中國 80% 的大豆進口量,並且利用參股、兼併等手段操控了中國70%以上大豆油脂加工業,逐步形成了對國內大豆主產區及加工業的包圍態勢,使中國大豆產業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國家大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院長江連洲教授對此有深刻的認識。他說,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豆進口國,總量佔世界大豆商品量的 60% ,大豆對外依存度高達 79% ,嚴重超出貿易安全警戒線!照此下去,中國大豆產業只能任人擺佈,爆發更大的危機!

他說,當前,面對進口大豆衝擊,中國大豆產業已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期,退讓或放棄國產大豆,將會使外資企業壟斷程度加深,豆農大量失業,企業大批倒閉,大豆、豆油、豆粕市場價格失控,那將是中國大豆產業的災難!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