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台股

匯豐銀行:太陽能行業前景看好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匯豐銀行指出,太陽能行業將能持續發展,近期存在平均銷售價格壓力,但售價降低將支援需求。

匯豐銀行(HSBC)11月16日發佈報告指出,太陽能行業面臨挑戰,但正創造有利潤的利基,未來3年裝船發貨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將超過30%。匯豐銀行傾向於擁有最終市場獲取管道和下游資產負債表強勁的成本領先者;成本領先和獲取下游供給鍊的贏家對上游企業非常重要。

匯豐銀行認為,太陽能行業被高度瓜分。匯豐銀行對天合光能(Trina Solar)進行了首次研究評級,該公司是垂直綜合(鑄造模具)下游企業,並且還對一新型多晶硅生產領先者保利協鑫能源(03800)(GCL-Poly)進行了首次研究評級。保利協鑫能源和江西賽維(LDKSolar)是上游企業(生產多晶硅和硅片)。無錫尚德(Suntech)、英利太陽能和天合光能是下游企業(鑄造模具)。茂迪是中遊企業(生產太陽能電池)。這些企業在供應鍊的各自部分都與許多其他企業展開競爭。然而,越是下游部分市場越為高度瓜分,原因在於資本密集度降低和製造過程複雜度降低。從技術角度看,目前有兩個主要的商業技術正在實踐中,分別是矽晶(c-Si)和薄膜(CdTe, a- Si, CIGS)。以上所有六家公司都有矽晶營業部分。而薄膜營業企業正迅速興起,但矽晶在轉換效率方面領先,適用於大天台市場,並且近期回歸成本競爭顯示,這將是未來至少2至3年的主導技術。

太陽能懷疑者們認為,該行業依賴政府補貼,並且離開補貼將難以生存。而匯豐銀行承認,政策支援對近期太陽能行業非常重要,但該行認為太陽能行業將能夠通過自身創造利基,只要能避免政策衝擊,以及政府支援僅逐步減少。


匯豐銀行指出,來自於保護主義潛在抬頭的下行風險難以忽視,然而目前政府對重要市場的可再生能源和太陽能的支援正在上升。因此,匯豐銀行的中期預測暗示,09年至2013年之間太陽能裝設的產能復合年均增長36%,將達到全球電力生產產能的1.6%。

匯豐銀行承認太陽能行業擁有穩固的基礎。儘管矽晶面板價格過去一年下跌50%,但太陽能仍然是最為昂貴的發電資源之一。即使在計入碳成本,匯豐銀行預計太陽能至少比其他傳統和可再生發電資源的批發成本高2至2.5倍(07年至08年為5至7倍。)。

儘管存在這些明顯缺點,但政府持續通過支援性政策和補貼來推廣可再生能源和太陽能。這能從兩方面來解釋:

更廣泛來說,目前對可再生能源的強調包括太陽能,1)這將增強能源的安全性和對衝未來燃料成本潛在上漲;2)放緩或轉變氣候變化的進程;3)通過創造相關新行業的就業來促進經濟增長。匯豐銀行認為最後一個因素將是近期最主導的因素。

匯豐銀行指出,有三個論點有利於太陽能:1)零售電網平價並不遙遠:太陽能電網的批發價格水準可能昂貴,但零售水準則有很大不同。在許多發達市場電的零售價通常大幅高於批發價。太陽能的批發價可能較高,但在義大利和夏威夷等地對零售用戶較有吸引力,這些地區的電價特別高,並且陽光明媚的天氣將降低太陽能發電的成本。近期價格下跌顯示零售電網平價,即太陽能電價成本匹配零售電價,將在一些大型市場較預期更早出現。由於太陽能平均銷售價格進一步下跌,匯豐銀行預計,截至2013年,太陽能電力將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如日本、法國和德國達到與零售電網平價的水準。這將輔助說明太陽能發電在沒有政府支援的情況下持續發展。

2)太陽能對小型買家具有吸引力:相比其他可再生能源,太陽能更為模組化,並且能輕鬆整合進入電網。這使得太陽能的資本密集度較低,並且向大量住宅用戶和小型企業開放。太陽能在這方面的穿透力領先於其他型式能源,並且零售持續成為太陽能需求的主要動力之一。

3)關於資源:不同區域擁有的可再生資源也不同,這導致太陽能在陽光充裕的位置特別具有吸引能力,用技術語言來說就是日照水準較高的地區,即單位時間表面接受太陽輻射的量。

太陽能行業的主要原材料是多晶硅。生產商(上游企業)的數量相對有限,因該技術較為複雜且屬於資本密集型,因此進入門檻較高。進一步下調下游的進入門檻意味著太陽能行業總體的供需平衡通常由多晶硅生產商決定。

一年來多晶硅市場已經由供給嚴重短缺轉為供應過剩,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西班牙政策改變、信貸危機以及07年至08年多晶硅產能的投資急劇增加。匯豐銀行預計,多晶硅市場和太陽能行業將維持供給過剩直至2012年。

產能過剩可能推動所有太陽能價值鍊的產品(多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模具和系統)平均銷售價格持續強勁。中國前三大運營商的矽晶模群組平均銷售價格已經自08年第三季度的峰值水準下跌50%,並且匯豐銀行預計截至2010年底還將進一步下跌20%。這並非完全利空訊息。價格下跌使得太陽能相比其他能源更具競爭力,鼓勵太陽能需求。

儘管平均銷售價格下跌已經動搖了行業,但這對用戶來說是好訊息。匯豐銀行預計矽晶為基礎的光電(PV)系統價格已經下跌至每瓦4美元(傳言證據顯示有些時候為每瓦3.5美元),這導致太陽能項目內部收益率(IRR)具有吸引力,即使計入信貸危機導致的融資成本上升。

必須承認的是,第三季度太陽能行業因季節性強勁,但匯豐銀行認為中國前三大運營商的09年第三季度裝船發貨需求將明顯可見。儘管不足以預防收入下跌,其裝船發貨預期季率和年率都將上升50%至60%。其中一些上升反應了市場占有率增加。匯豐銀行預計2010年需求將持續恢復(特別是2010年上半年強於預期),原因在於德國需求強於預期,美國和中國之類的市場中監管支援持續,信貸可獲取性增加以及價格具有彈性。

匯豐銀行認為,典型的中國企業比發達市場的同行業企業擁有20%至30%的成本優勢,主要原因在於合同多晶硅比率下降,並且非硅成本下降(例如薄膜、電池、模具轉換成本)。09年該成本優勢以及被許多競爭者廣泛承認,如Q-Cells、REC和First Solar,並且可能輔助說明中國企業獲得市場占有率。

由於供給過剩,所有的太陽能生產商都急需差異化(技術提供的差異很小,儘管這可能出現改變)。匯豐銀行認為,自08年第三季度金融危機以來,太陽能價值鍊的差異來源已經轉入下游。

在金融危機之前,多晶硅供給短缺,並且獲取便宜原材料的能力比其他任何下游成本都更為重要。然而隨著多晶硅價格急劇下跌,非硅消費品和下游製造成本急速替代多晶硅,成為太陽能面板的主要成本。

匯豐銀行預測至2011年硅將佔模具成本的三分之一,低於08年的三分之二。因此匯豐銀行認為下游非硅成本的領先者將享有更高的市場占有率和更好的利潤。

太陽能產品用於兩方面,一是住宅和商務樓頂,二是公用事業餘大學規模的地面裝設系統。目前太陽能主要市場在住宅。

在信貸危機期間遭受大幅回落的公用事業規模市場目前正僅僅回歸。未來匯豐銀行預計公用事業規模市場將佔據更大幅度的需求,因匯豐銀行認為美國和中國的該市場需求比例將上升。在匯豐銀行看來,這對成本領先者來說是有利的市場開發,而對品牌領先者來說則相反。

這涉及到這些部分的不同需求。公用事業規模部分的有經驗顧客依賴於以能感知到的投資回報和價格所做出的理智合理決定,而非僅僅依靠品牌。匯豐銀行認為,擁有高品質、低成本產品的綜合中國運營商可能將成為這個由成本領先者控制的市場的贏家。

(宦翔 編譯)

文章標籤



Empty